兜被兰属兰科
Neottianthe Schltr. (Orchidaceae)
44.兜被兰属Neottianthe Schltr.
名称文献:Schltr. in Fedde Repert. Sp. Nov. 16: 290. 1919; K. Y. Lang, Y. Z. Xi et Y. S. Hu in Acta Phytotax. Sin. 35(6): 533. 1997.
形态特征:地生草本。块茎圆球形或椭圆形,肉质,不裂,颈部生几条细长根。叶1或2枚,基生或茎生。花序顶生,总状,常具几条至多朵花,罕仅1(-2)朵花;花苞片直立伸展;花通常小,罕大,紫红色、粉红色或近白色,罕淡黄色或黄绿色,常偏向一侧,倒置(唇瓣位于下方);萼片近等大,彼此在3/4以上紧密靠合成兜;花瓣线形、线状披针形或长圆形,常较萼片稍短而狭,与中萼片贴生,罕与萼片近等宽;唇瓣向前伸展,从基部向下反折,常3裂,极罕在一株植物花序的某些朵花中唇瓣的侧裂片再2裂,唇瓣成4裂或5裂,上面具极密的细乳突,中裂片线形、线状舌形、长方形、披针形或卵形,侧裂片常较中裂片短而窄,基部具距;蕊柱短,直立;花药直立,长圆形或椭圆形,2室,先端钝,药室并行;花粉团2个,为具小团块的粒粉质,具短的花粉团柄和粘盘,粘盘小,卵形、近圆形或椭圆形,裸露;蕊喙小,隆起,三角形,位于药室基部之间;柱头2个,隆起,多少呈棍棒状,位于蕊喙之下;退化雄蕊2个,较小,近圆形,位于花药基部两侧。蒴果直立,无喙。
产地分布:本属约12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亚热带至北温带山地,个别种分布至欧洲。我国产12种,四川和云南是其现代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
检索表
1
花序仅具1(-2)朵花;花大,紫红色,唇瓣长12-13毫米,基部3裂,中裂片卵形,距长15-20毫米,下垂,近末端向前弯曲,末端膨大呈球形。
大花兜被兰
1
总状花序具几朵至多朵花;花较小,唇瓣长4-9毫米,在中部或前部3裂,中裂片非卵形,距长3-7毫米,末端不膨大。
2
2
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茎生;花粉红色、近白色或淡黄色、带绿黄色;唇瓣前部或中部3裂。
3
2
叶片非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较宽,形状多样,常基生;花紫红色、粉红色或近白色;唇瓣约在中部3裂。
4
3
花粉红色或近白色;花瓣较萼片狭多;唇瓣前部3浅裂;距为粗圆锥形,稍向前弯。
侧花兜被兰
3
花淡黄色或带绿黄色;花瓣与萼片近等宽;唇瓣中部3裂;距近圆筒状,直的。
淡黄花兜被兰
4
花较大,萼片长9-10毫米;距粗壮,圆筒状圆锥形,长6-7毫米,稍向前弯,末端钝;叶2枚,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近对生。
川西兜被兰
4
花较小,萼片长4-8毫米;距较细,圆锥状或圆筒状圆锥形,长3-5(-6)毫米,强裂弯曲呈U字形或仅末端稍稍向前弯或直的。
5
5
叶2枚,叶之上常具1-4枚小的、不育苞片。
6
5
叶1枚,基生,叶片卵形、椭圆形、倒披针状匙形、长圆状披针形、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圆形,叶之上无或具1-2枚小的、不育苞片。
9
6
距细圆筒状圆锥形,强烈弯曲呈U字形;花序的花较疏散;2枚叶常彼此紧靠,近对生。
7
6
距较粗壮,圆锥形,末端稍稍向前弯或细圆筒状圆锥形,直的或末端稍向后弯;花序的花较密集;2枚叶之间有时具或多或少距离,叶片披针形、倒披针状匙形或狭长圆形。
8
7
叶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宽1.5-3.5厘米,上面通常无紫斑,有时具或多或少的紫斑;花瓣披针状线形,宽0.5毫米。
二叶兜被兰
7
叶片狭长圆形,宽5-8毫米,上面绝无紫斑;花瓣线形,宽0.25-0.3毫米。
二狭叶兜被兰
8
距较粗壮,圆锥形,仅其末端稍稍向前弯;花瓣线状披针形;叶片上面有时具紫斑。
密花兜被兰
8
距细圆筒状圆锥形,直的或其末端稍向后弯;花瓣较狭,线形;叶片上面绝无紫斑。
细距兜被兰
9
叶之上具1-2枚小的不育苞片;叶片卵形、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状匙形;距圆锥形,末端稍尖或钝。
10
9
叶之上无不育苞片,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圆形;距粗壮,圆筒状或圆锥形,近直的,向末端仅略略变狭或近末端略缢缩,末端钝。
11
10
叶片倒披针状匙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上面有时具紫斑;萼片先端急尖;距长 (4-)5-6毫米,从扩大基部向末端明显变狭,末端稍尖,近末端稍向前弯。
一叶兜被兰
10
叶片卵形或宽卵形,上面绝无紫斑;萼片先端钝;距长3毫米,近末端稍变狭,略向前弯,末端钝。
卵叶兜被兰
11
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较薄;唇瓣的中裂片较宽,长方形,宽2-3毫米,先端钝;距长4-5毫米,近末端略缢缩。
兜被兰
11
叶片长圆形,较厚;唇瓣的中裂片较狭,披针形,宽1.3-1.5毫米,先端稍钝;距长5-6毫米,近直的,向末端仅略变狭。
长圆叶兜被兰
《中国植物志》第17卷(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