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raphaxis L. (Polygonaceae)
9.木蓼属Atraphaxis L.
名称文献:L. Sp. Pl. ed. 1. 333. 1753; Benth. et Hook. f. Gen. Pl. 3: 96. 1880.
形态特征:灌木,多分枝。木质枝通常具刺或无刺;当年生枝具条纹或肋棱。叶互生,稀簇生,革质,通常灰绿色,稀绿色,近无柄,具叶褥;托叶鞘基部褐色,通常具2条脉纹,顶端膜质,2裂。花序由腋生花簇组成紧密或疏松的总状花序,总状花序顶生及侧生;花梗纤细,具关节,果时下垂;单被花,两性,花被片4-5,排为两轮,花冠状,开展,内轮花被片2-3,直立,通常具网脉,果时增大,包被果实,外轮花被片2, 较小,果时反折;雄蕊6或8, 着生花被片基部,花丝钻形,基部结合呈环状,花药背着,卵形或宽椭圆形;子房卵形,双凸镜状或具3棱,基部具直生的胚珠,花柱2或3, 短,近分离,顶端各具1头状柱头。瘦果卵形,双凸镜状或具3棱。种皮薄膜质;胚位于种子侧方,弯曲或近直立,胚乳粉状,子叶线形,胚根向上,直立。
产地分布:25种,分布于北非、欧洲西南部至喜马拉雅山、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我国有11种,1变种,主产新疆,在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及陕西和河北也有少量分布。
检索表
1
花被片4; 雄蕊6; 柱头2; 瘦果,双凸镜状。
4
当年生枝及叶无乳头状突起,叶仅具突起的网脉,不为鲜绿色。
5
6
枝顶端无刺;叶狭披针形,披针形或长圆形,顶端渐尖或钝;总状花序长4-6厘米,花排列稀疏。
6
枝顶端具刺;叶宽椭圆形或倒卵形,顶端圆或微凹;总状花序短粗,长约1.5厘米,花排列紧密。
8
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5-2.5厘米,宽1-1.3厘米,具明显的网脉;花梗长约1厘米,关节位于中下部;花被片淡黄色或黄红色。
8
叶线形或披针形,多呈镰状弯曲,长1.5-3厘米,宽0.5-3毫米,具突起的中脉,花梗长0.5-1厘米,关节位于中上部;花被片淡绿色。
9
叶长圆形或椭圆形,当年生枝上部者为披针形,长1.5-3.5厘米,宽0.8-2厘米,具明显的网脉;外轮花被片肾状圆形,果时平展,不反折。
9
叶倒披针形、披针状长圆形或狭披针形至线形,具网脉及不明显的羽状侧脉;外轮花被片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果时向下反折。
10
10
叶狭披针至线形;外轮花被片长圆状卵形,瘦果平滑光亮。
10
叶倒披针形、披针状长圆形或线形;外轮花被片长圆形,瘦果密被粒状突起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