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igonum L. (Polygonaceae)
8.沙拐枣属Calligonum L.
名称文献:L. Sp. Pl. ed. 1. 530. 1753; Benth. et Hook. f. Gen. Pl. 3: 95. 1880.
形态特征:灌木或半灌木,高度差异极大,0.3-7米。多分枝,有木质化老枝和当年生幼枝两种;木质老枝灰白色、淡黄灰色、灰褐色或暗红色,或多或少扭曲;当年生幼枝较细,灰绿色,有关节,节间长1-4厘米,秋末时部分枯死脱落。叶对生,退化成线形或鳞片状,长1-7毫米,基部合生成分离,与托叶鞘连合,少数分离;托叶鞘膜质,淡黄褐色,极小。单被花,两性,单生或2-4朵生叶腋;花梗细,红色,淡红色或白色,具关节;花被片5深裂,裂片椭圆形,不相等,红色、淡红色或白色,背部中央通常色较深,呈暗红色、红色或绿色,果时不扩大,通常反折,少数平展;雄蕊12-18, 花丝基部连合;子房上位,具4肋,花柱较短;柱头4, 头状。瘦果,通常椭圆形或长卵形,直立或向左、右扭转;果皮木质,坚硬,具4条果肋和肋间沟槽;肋上生翅或刺,或窄翅上再生刺,极少在刺末端罩一层薄膜而呈泡状果。果实(包括翅或刺)近球形、椭圆形、卵形或长圆形,径7-30毫米不等。胚直立,胚乳白色。
产地分布:本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南部和非洲北部。据记载有100余种,近几年经过一些学者的归并后,共计35种。我国有23种,产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其中以新疆最多,约占4/5。
功能用途:本属为良好的固沙植物,幼枝又为荒漠地区牲畜饲料。
检索表
1
果实具薄膜呈泡果状;老枝“之”字形拐曲〔1.泡果组Sect. Calliphysa (Fisch. et Mey.) Endl. )。
4
老枝灰褐色或带紫褐色;果翅近革质,较软;花被白色。
4
老枝暗红色或紫褐色;果翅近革质,较硬;花被粉红色或红色。
6
翅较软,近膜质,边缘整齐;刺软,不分枝或2叉分枝,末枝细,刺毛状。
6
翅较硬,近革质,边缘不整齐,变窄成刺;刺较硬,分叉末枝较粗,针刺状。
7
7
刺密,伸展交织,掩藏瘦果;瘦果圆锥形,顶端尖;果(包括翅与刺)圆球形或近球形。
7
刺稀疏,不掩藏瘦果;瘦果椭圆形、卵圆形或长圆形;果(包括翅与刺)宽卵形或近球形。
8
8
果小,径小于13毫米;瘦果基部肋生刺和翅;顶端光裸无刺;刺短于或等长于瘦果宽,极稀疏;末枝甚短呈星状;花被片果期水平伸展。
8
果较大,径大于15毫米;瘦果全肋具翅和刺;刺等长或稍长于瘦果宽,稀疏,末枝较长呈针刺状;花被片果时反折。
9
9
果通常黄色或黄褐色,少数红褐色,宽卵形;翅宽2-3毫米。
12
果(包括刺)卵圆形或宽卵形;果刺稀疏或较密。
13
14
果刺细,毛发状,易折断或脱落;果小,径1毫米左右。
15
14
果刺较粗,针刺状;果通常较大,径通常15毫米左右(英吉沙沙拐枣果径小于1毫米)。
17
16
刺2-3行;瘦果不扭转或微扭转;果(包括刺)宽椭圆形;花被片卵圆形;果时水平伸展;花梗长1-2毫米,下部有关节。
16
刺2行;瘦果微扭转;果(包括刺)近球形;花被片宽椭圆形,果时反折;花梗长2-4毫米,中部有关节。
18
果(包括刺)椭圆形,径小于1毫米;果刺短于瘦果之宽,中部分枝,末枝较粗;花梗长1-1.5毫米,近基部有关节。
18
果(包括刺)宽卵形,径大于15毫米;果刺长于瘦果之宽,上部分枝,末枝细;花梗长3-4毫米,中下部有关节。
20
果(包括刺)近球形、宽椭圆形或椭圆形;瘦果椭圆形或宽椭圆形,肋宽,沟槽深;花梗中部具关节。
20
果(包括刺)宽卵形或卵圆形;瘦果卵圆形或长圆形;肋通常不明显,近无沟槽或有浅沟;花梗下部具关节。
21
植株呈塔形;瘦果有长喙(2-4毫米),肋和沟槽通常不明显;刺稀疏,基部不扩展,分离,纤细,柔软,果喙的刺成束状。
21
植株近球形;瘦果无长喙,肋突出,沟槽深;刺较密或较疏,基部扩展,稍连合或分离,稍粗,较硬,不成束状。
22
22
瘦果长圆形,不扭转或微扭转;肋较宽,2行刺排于肋缘,质脆,容易折断。
22
瘦果宽卵形或宽椭圆形,通常扭转;2行刺排于肋中央。
23
23
果刺较细,易折断,分叉末枝细尖;花稠密,2-4朵生叶腋。
23
果刺粗,较硬,不易折断;分叉末枝短;花较疏,1-2朵生叶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