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disia Hook. f. et Thoms. (Scrophulariaceae)
2.来江藤属——Brandisia Hook. f. et Thoms.
名称文献:Hook. f. et Thoms., Journ. Linn. Soc. Bot. 8: 11. 1865; Li, Journ. Arn. Arb. 28: 127-136. 1947.
形态特征:直立、攀援或藤状灌木,偶有寄生,常有星状绒毛。叶对生,稀亚对生,有短柄,无齿或有细齿。花腋生,单个或成对,少有更多,或形成总状花序,有花梗,梗上生2小苞片;萼钟状,稀管状卵圆形,质厚而有清晰的主脉,或质薄而脉不明显,外面有星毛,具整齐的5齿或多少二唇状;花冠具长短不等的管部,多少内弯,瓣片二唇状,上唇较长大,2裂,凹陷,下唇较短而3裂,伸展;雄蕊4,二强,多少伸出或包于花冠之内,着生于花管基部;花丝无毛,药2室,圆形,沿缘或顶部有长毛;退化雄蕊不存在;子房卵圆形,有毛,2室,含多数条状长圆形的胚珠;花柱伸长,柱头简单。蒴果质厚,卵圆形,室背开裂;种子线形,种皮有薄翅,膜质而有网纹。
产地分布:本属约有11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大陆的亚热带山区。我国产8种,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检索表
1
植株全体被星状绒毛,久不脱落(仅退毛来江藤的毛脱落);花单1或2枚,生于叶腋;花冠下唇约与上唇等长或稍短,其裂片近相等;萼内面有长毛或绒毛。
2
1
植株的星状毛迅速脱落,成熟时无毛或几无毛;花形成总状花序;花冠下唇较上唇短两倍或更多,其中裂片较小而着生于一个凹缺中;萼内面仅有细毛。
7
2
萼无明显之脉,2裂达一半处,稍作二唇形;花冠管狭长,超出萼3倍以上(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
2
萼有较明显的5-10条粗脉,具相等的5齿或稍呈二唇形;花冠管粗短,最多不超过萼的3倍。
3
3
萼具不整齐排列的齿,开裂至113或1/2处而形成上下两唇(广西、云南、贵州)。
4
萼管状卵圆形,长过于宽,上部几不开张,仅开裂至全长的1/4或略多(云南南部)。
4
萼宽钟形,长宽约相等,上部开张,开裂至全长的1/3至1/2处。
5
5
萼管仅有脉5条;萼齿向顶端尖削,基部三角形,不相遇,故齿间的缺刻底部圆形(云南南部)。
5
萼管有脉10条;萼齿基部相遇,故齿间的缺刻底部尖锐。
6
6
萼齿宽短,宽超过长或长宽相等,宽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顶端具短锐头或凸尖;毛锈黄色;叶片卵状披针形(华中、西南、华南)。
6
萼齿狭长,长显过于宽,狭三角状卵形,顶端渐狭成长尖头;毛灰褐色;叶片较宽,卵圆形、稀卵状长圆形(广东、广西、湖南)。
7
总状花序多半生于侧枝顶端,长达20厘米或更多;苞片较大;叶片卵圆形至长圆形,顶端锐尖,边缘有锯齿(云南、贵州)。
7
总状花序直接生于主茎上,长仅5-6厘米;苞片小;叶片披针形,顶端长渐尖,边缘无锯齿(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