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牛科——MYRSINACEAE, NOM. CONSERV.
形态特征:灌木、乔木或攀援灌木,稀藤本或近草本。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近轮生,通常具腺点或脉状腺条纹,稀无,全缘或具各式齿,齿间有时具边缘腺点;无托叶。总状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聚伞花序及上述各式花序组成的圆锥花序或花簇生,腋生、侧生、顶生或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或生于具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的小短枝顶端;具苞片,有的具小苞片;花通常两性或杂性,稀单性,有时雌雄异株或杂性异株,辐射对称,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或螺旋状排列,4或5数,稀6数;花萼基部连合或近分离,或与子房合生,通常具腺点,宿存;花冠通常仅基部连合或成管,稀近分离,裂片各式,通常具腺点或脉状腺条纹;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对生,着生于花冠上,分离或仅基部合生,稀呈聚药(我国不产);花丝长、短或几无;花药2室,纵裂,稀孔裂或室内具横隔(蜡烛果属),有时在雌花中常退化;雌蕊1,子房上位,稀半下位或下位(杜茎山属),1室,中轴胎座或特立中央胎座(有时为基生胎座);胚珠多数,1或多轮,通常埋藏于多分枝的胎座中,倒生或半弯生,常仅1枚发育,稀多数发育;花柱1,长或短;柱头点尖或分裂,扁平、腊肠形或流苏状。浆果核果状,外果皮肉质、微肉质或坚脆,内果皮坚脆,有种子1枚或多数;种子具丰富的肉质或角质胚乳;胚圆柱形,通常横生。
产地分布:32-35属,1000余种,主要分布于南、北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南非及新西兰亦有。我国有6属,129种,18变种,主要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功能用途:本科植物有用的较多,大多数作药用,有的是民间的常用中草药,其他也有的树皮和叶可作提取鞣质的原料,果可供食用,嫩尖作蔬菜,种子可榨油。有些是南方常见的庭园观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