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极少数为半灌木、灌木以至乔木状。具鳞茎、根状茎或块茎。叶多数基生,多少呈线形,全缘或有刺状锯齿。花单生或排列成伞形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圆锥花序,通常具佛焰苞状总苞,总苞片1至数枚,膜质;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为左右对称;花被片6,2轮;花被管和副花冠存在或不存在;雄蕊通常6,着生于花被管喉部或基生,花药背着或基着,通常内向开裂;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每室具有胚珠多数或少数,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或3裂。蒴果多数背裂或不整齐开裂,很少为浆果状;种子含有胚乳。▽本科模式属:孤挺花属 Amaryllis L.
产地分布:约有100多属,1200多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我国约有17属、44种及4变种、野生或引种栽培。
功能用途:本科许多种类富有经济价值,观赏植物有水仙、君子兰、葱莲、文殊兰、朱顶红、晚香玉、水鬼蕉、网球花等。药用植物有石蒜属,其鳞茎均含有石蒜碱,可作吐根代用品;某些种类还含有加兰他敏(Galanthamine)、力可拉敏(Lycoramine),临床上为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要药。水仙除栽培供观赏外,鳞茎也含有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可供药用。龙舌兰属植物含有甾体皂苷元,是生产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仙茅的根状茎药用有补肾壮阳、散寒除痹之效。龙舌兰属植物的纤维通称龙舌兰麻类,其纤维硬长,质地优良,是国防工业、民用工业的重要原料。
检索表
1
叶半圆柱形,腹背面均具一纵沟。
芒苞草属
1
叶线形,带状或为剑状,全缘或有刺状锯齿。
2
2
植株具鳞茎或植株基部宿存的叶茎呈鳞茎状;花茎无叶或仅在花茎的下部有叶;单花或伞形花序,下有佛焰苞状总苞。
3
2
植株具根状茎或块茎;花茎有叶,向上渐小呈苞片状;无佛焰苞状总苞。
14
3
副花冠存在。
水仙属
3
副花冠不存在。
4
4
花丝完全分离。
5
4
花丝基部合生成一杯状体(雄蕊杯)或至少花丝间有离生的鳞片。
10
5
花茎下部有叶。
鸢尾蒜属
5
花茎无叶。
6
6
胚珠少数。
7
6
胚珠多数。
8
7
每室有胚珠1-2枚。
网球花属
7
每室有胚珠5-6枚。
君子兰属
8
花被管不存在;雄蕊着生在花被片基部。
雪片莲属
8
花被管存在;雄蕊着生在花被管上。
9
9
花单生于每一花茎顶端。
葱莲属
9
花数朵至多朵着生于每一花茎顶端,花通常大而美丽。
文殊兰属
10
花丝基部合生成一杯状体(雄蕊杯)。
11
10
花丝间有离生的鳞片。
12
11
胚珠多数,上下叠生。
全能花属
11
胚珠少数,每室仅2枚,稀4-6枚。
水鬼蕉属
12
胚珠少数,每室仅有几枚。
石蒜属
12
胚珠多数。
13
13
伞形花序通常有花2至多朵;花被漏斗状,水平开展或稍下垂。
朱顶红属
13
花单朵顶生;花被二唇形。
龙头花属
14
花被管明显存在,但不呈喙状;叶肉质或较厚。
15
14
花被管不存在或极短,或有时花被管延伸很长呈喙状;叶不带肉质,也不肥厚,常有明显叶脉和毛。
16
15
花辐射对称;花序通常圆锥状;叶肉质。
龙舌兰属
15
花左右对称;花序穗状或总状;叶较厚。
晚香玉属
16
浆果,顶端有喙或无喙。
仙茅属
16
蒴果。
小金梅草属
《中国植物志》第16(1)卷(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