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zia Thunb. (Saxifragaceae)
2. 溲疏属 Deutzia Thunb.
名称文献:Thunb. in Nov. Gen. Pl. 19. 1871 et Fl. Jap. 10. 1784 et Gen. Pl. 471. 1791; Willd. Sp. Pl. 1: 730. 1799; DC. Prodr. 4: 16. 1830; Sieb. et Zucc. Fl. Jap. 1: 17. 1835; Benth. et Hook. f. Gen. Pl. 1: 642. 1865; Engl. in Engl. u. Prantl, Nat. Pflanzenfam. Aufl. 3, 2a: 72. 1891 et Aufl. 2, 18a: 196. 1930; Schneid. in Mitt. Deutsch. Dendr. Ges. 13: 174. 1904 et Ill. Handb. Laubh. 1: 376. 1905; Zaikonn. Дейции-Декорат. Куст. (Моногр. Deutzia) 9. 1966; ——Neodeutzia Small in Small а. Rydb. North Amer. Fl. 22. 2: 161. 1905. pro. gen.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稀半常绿,通常被星状毛。小枝中空或具疏松髓心,表皮通常片状脱落;芽具数鳞片,覆瓦状排列。叶对生,具叶柄,边缘具锯齿,无托叶。花两性,组成圆锥花序,伞房花序、聚伞花序或总状花序,稀单花,顶生或腋生;萼筒钟状,与子房壁合生,木质化,裂片5,直立,内弯或外反,果时宿存;花瓣5,花蕾时内向镊合状或覆瓦状排列,白色,粉红色或紫色;雄蕊10,稀12-15,常成形状和大小不等的两轮,花丝常具翅,先端2齿,浅裂或钻形;花药常具柄,着生于花丝裂齿间或内侧近中部;花盘环状,扁平;子房下位,稀半下位,3-5室,每室具胚珠多颗,中轴胎座;花柱3-5,离生,柱头常下延。蒴果3-5室,室背开裂;种子多颗,胚小,微扁,具短喙和网纹。染色体基数x=13。
产地分布:本属的模式种:溲疏 D. scabra Thunb.
产地分布:本属约60多种,分布于温带东亚、墨西哥及中美。我国有53种(其中2种为引种或已归化种)1亚种19变种,各省区都有分布,但以西南部最多。
功能用途:本属植物花多美丽,常栽培作为观赏植物。
检索表
1
花瓣阔卵形、倒卵形或圆形,花蕾时覆瓦状排列;子房下位(组1. 中间溲疏组 Sect. Mesodeutzia Schneid.)。
1
花瓣长圆形或椭圆形,稀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花蕾时内向镊合状排列,子房下位或半下位(组 2. 溲疏组 Sect. Deutzia)。
2
花丝全钻形或仅外轮钻形,内轮具齿;花瓣白色,稀粉红色(系1. 小花溲疏系 Ser. Parviflorae Zaikonn.)。
2
花丝外轮的具齿,内轮的先端形状各式,常渐尖或具2-3浅裂或钝齿;花瓣红色,稀白色。
5
3
植物体各部分常无毛,但芽鳞和叶上面有时疏被3-4 (-5) 辐线星状毛。
4
叶上面被5 (-6) 辐线星状毛,下面疏被6-12辐线星状毛;花丝全钻形或有时外轮截形,内轮具齿;花白色。
4
叶上面被4-5 (-6) 辐线星状毛,下面被极密5-8辐线星状毛,全部具中央长辐线;花丝全钻形,花粉红色。
5
外轮雄蕊的花药具短柄,较花丝齿短或近等长;伞房状聚伞花序,有花5-15 (-21) 朵,花序及叶脉被星状毛无疣状体(系2. 粉红溲疏系 Ser. Rubentes zaikonn.)。
5
外轮雄蕊的花药具长柄,较花丝齿长,伞房花序,有花 (9-) 20-80朵,花序及叶脉有时具疣状体星状毛(系3. 伞房溲疏系 Ser. Corymbosae Zaikonn.)。
6
叶下面无毛或被3-4辐线星状毛,灰绿色,具白粉(变种绿色无白粉);花瓣白色或先端粉红色;小枝和花序通常无毛。
6
叶下面被5-6 (-7) 辐线星状毛,绿色,无白粉;花瓣红色;小枝和花序被星状毛。
7
7
花梗纤细,长1-2厘米;花序有花5-10朵;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稀披针形,先端急尖;花枝常具4叶。
7
花梗较粗壮,长8-12毫米,花序有花11-21朵;叶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花枝常具6叶。
8
外轮雄蕊的花药柄长约2毫米,长约为花丝体的1/2,内轮花药从花丝齿间或内侧近顶端伸出。
8
外轮雄蕊的花药柄长1-1.5毫米,长不及花丝体的1/2,内轮花药从花丝内侧近中部伸出。
9
9
叶下面疏被6-8辐线星状毛,星状毛大小不等,小者密,大者散生于叶脉上。
9
叶下面密被8-10 (-15) 辐线星状毛,星状毛大小近相等。
10
花丝内外轮形状相同,先端均具齿,稀外轮无齿,齿长不达花药,如超过花药,则齿平展或下弯成钩状,花药从花丝齿间伸出,稀有内轮花药从花丝内侧近顶端伸出。
11
10
花丝内外轮形状不同,稀相同,外轮先端具齿,齿长达到或超过花药,稀不达花药,内轮花药从花丝内侧伸出,稀从裂齿间伸出。
22
11
花枝长约3厘米以上,花序有花5朵以上,花丝齿长不达花药(亚组1. 溲疏亚组 Subsect. Deutzia)。
11
花枝长2厘米以下,花序有花1-3(-5)朵,花丝齿长超过花药,齿平展或下弯成钩状(亚组2. 大花溲疏亚组 Subsect. Grandiflorae Rehd.)。
12
圆锥花序、总状花序或聚伞状圆锥花序;花萼裂片较萼筒短一半。
13
12
聚伞花序,花萼裂片较萼筒长、等长或稍短(系7. 异色溲疏系 Ser. Discolores Zaikonn.)。
13
叶两面被毛形状和疏密近相同,星状毛具3-5 (-6) 辐线,常下面的较上面的辐线数仅多1-2条。
14
13
叶两面被毛形状和疏密不同,星状毛有6-18辐线,下面较上面密且辐线数多一倍以上,稀下面无毛或疏被毛(系6. 美丽溲疏系 Ser. Pulchrae Zaikonn.)。
14
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柔弱,无毛;萼筒被毛或无毛;花丝全具齿或外轮的无齿(系4. 细梗溲疏系 Ser. Graciles Zaikonn.)。
14
阔圆锥花序粗壮,被毛;萼筒有毛,花丝全具齿(系5. 粗毛溲疏系 Ser. Scabridae Zaikonn.)。
15
花枝上的叶无柄或叶柄长不超过2毫米;叶被3 (-4) 辐线星状毛,粗糙,常具中央长辐线,叶脉上的星状毛基部具疣状体。
15
花枝上叶柄长2-4毫米;叶被4-5(-6)辐线星状毛,毛紧贴,无中央长辐线,叶脉上的星状毛基部无疣状体。
16
花枝被毛;叶两面均被毛,下面被毛较上面密。
17
17
叶下面灰白色,被极密星状毛,毛被连续覆盖。
18
18
花枝上的叶柄长5-10毫米,叶上面被6-12辐线星状毛;花果较大;花冠直径1.8-2.2厘米;果直径6-7毫米。
18
花枝上的叶柄长1-2毫米;叶上面被4-7(-8)辐线星状毛;花果均较小,花冠直径1-1.8厘米,果直径4-5毫米。
19
花梗和花萼被毛黄褐色;萼筒杯状,高约2.5毫米,直径约2毫米,裂片卵形。
19
花梗和花萼被毛灰绿色;萼筒浅杯状,高约3毫米,直径约4毫米,裂片三角形。
20
叶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3厘米,下面灰绿色;花丝齿尖。
20
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5厘米,宽1.5-2厘米,下面灰白色;花丝齿钝或截形。
21
叶下面密被7-11辐线星状毛,毛紧贴而细,毛被连续覆盖。
21
叶下面疏被5-6辐线星状毛,毛斜状,较粗,毛被不连续覆盖。
22
蒴果半球形,稀倒圆锥形或钟形;花萼裂片果期不内弯(亚组3. 狭萼溲疏亚组 Subsect. Stenosepalae Schneid.)。
22
蒴果球形或偏球形;花萼裂片果期内弯(亚组3. 聚伞花序溲疏亚组 Subsect. Cymosae Rehd.)。
24
叶下面绿色,疏被5-8(-10)辐线星状毛;花枝短缩,花序有花1-9(-11)朵(系 8. 灌丛溲疏系 Ser. Rehderianae S. M. Hwang)。
24
叶下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密被8-14辐线星状毛;花枝较长,花序有花9朵以上。
27
25
伞房状聚伞花序,最下部的花梗长1-2厘米,外轮花丝齿长超过花药。
25
聚伞花序,最下部的花梗长3-8毫米,外轮花丝齿约与花药等长。
26
26
叶先端急尖或钝,上面被4-6(-7)辐线星状毛,下面被5-8(-10)辐线星状毛;花枝被星状毛无疣状体。
26
叶先端渐尖或急尖,上面被4(-5)辐线星状毛,下面密被5(-6)辐线星状毛;花枝被星状毛具疣状体。
27
花柱约与雄蕊等长,内轮雄蕊的花药从花丝内侧近中部伸出,稀从裂齿间伸出(系9. 短裂溲疏系 Ser. Brevilobae S. M. Hwang)。
27
花柱较雄蕊稍长,内轮雄蕊的花药从花丝内侧裂齿间稍下伸出(系10. 长柱溲疏系 Ser. Stamineae Zaikonn.)。
28
叶异型,花枝最下部的叶圆形;花瓣长13-14毫米。
28
叶同型,花枝最下部的叶非圆形;花瓣长6-12毫米。
29
29
叶近革质;花瓣狭椭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约为宽的3倍。
30
29
叶近纸质;花瓣阔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为宽的2倍。
31
30
外轮花丝顶端截形或具齿,齿半圆形,长不达花药。
31
花冠直径1.8-2.5厘米;叶两面被星状毛均具中央长辐线。
31
花冠直径1.2-1.5厘米;叶两面被星状毛无中央长辐线。
32
花粉红色,萼筒阔杯状,高3.5-4毫米,直径4-4.5毫米,萼裂片三角形或阔卵形,花柱 4(-5) 枚。
32
花白色,萼筒杯状,高约3毫米,直径约 2.5毫米,萼裂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花柱3(-4)枚。
33
33
叶卵形或狭卵形,边缘具细锯齿,下面密被9-14辐线星状毛;蒴果半球形。
33
叶阔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边缘具粗齿或不整齐疏齿,下面密被8-10辐线星状毛;蒴果倒圆锥形或钟形。
34
花柱较内轮雄蕊短,花萼裂片花后常外反,花冠直径10-15毫米(系11. 白溲疏系 Ser. Albidae Zaikonn.)。
34
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或稍长,花萼裂片直,花冠直径15毫米以上。
36
35
叶下灰白色,密被星状毛,毛被形成连续的毛层;花萼裂片狭披针形,宽不及1毫米。
35
叶下浅绿色,疏被星状毛,毛被不形成连续毛层;花萼裂片披针形,基部宽约1毫米。
36
小枝和花序的星状毛基部具疣状体;叶两面被星状毛无中央长辐线(系12. 马桑溲疏系 Ser.Asperae Zaikonn.)。
36
小枝和花序的星状毛基部无疣状体;叶两面被星状毛多少具中央长辐线。
38
37
叶大,长3-10厘米,宽1.5-3厘米,下面被6-9(-11)辐线星状毛,毛被不形成连续毛层;花萼裂片革质,与萼筒近等长。
37
叶较小,长1-2.5厘米,宽7-14毫米,下面密被12-14辐线星状毛,毛被形成连续毛层;花萼裂片膜质,较萼筒长。
38
叶较小,长1.5-5厘米,宽1-2厘米;花序常开展或紧缩,直径2-4(-5)厘米(系13. 球花溲疏系 Ser. Glomeruliflorae S. M. Hwang)。
38
叶较大,长(2-)5-12(-15)厘米,宽(1.5-)2-2.8厘米;花序开展,直径4.5-8厘米(系14. 长叶溲疏系 Ser. Longifoliae S. M. Hwang)。
39
花萼裂片披针形,膜质;叶下面浅绿色,疏被4-7辐线星状毛,毛被不形成连续毛层。
39
花萼裂片钻形,稍革质;叶下面灰白色,密被7-11辐线星状毛,毛被形成连续毛层。
40
花萼裂片膜质,长5-8毫米,较萼筒长,花白色或粉红色。
40
萼裂片革质,长2.5-5毫米,较萼筒长或近等长。
41
41
叶革质或近革质,下面密被星状毛,毛被连续覆盖。
42
42
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枝长5-15厘米,花紫红色。
43
43
叶上面被4-6辐线星状毛,下面被8-12辐线星状毛,叶脉上兼具中央长辐线。
43
叶上面被6-8辐线星状毛,下面被12-16辐线鳞片状毛,无中央长辐线。
44
叶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上面被4-6辐线星状毛,下面黄褐色,被7-13辐线星状毛,毛紧贴。
44
叶阔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上面被3-5辐线星状毛,下面浅绿色,被4-8辐线星状毛,毛斜伏。
45
半常绿灌木;老叶迟缓脱落,上面常具皱纹;花枝常较老叶短(系15. 厚叶溲疏系 Ser. Crassifoliae Zaikonn.)。
46
叶下面灰白色,密被8-16辐线星状毛,毛被连续覆盖(系16. 多辐线溲疏系 Ser. Multiradiatae P. He)
46
叶下面绿色,疏被5-9(-10)辐线星状毛(系17. 薄叶溲疏系 Ser. Tenuifoliae Zaikonn.)。
49
小枝和叶被星状毛具中央长辐线;花萼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柄长1-3毫米或近无柄。
49
小枝和叶被星状毛无中央长辐线或有时仅沿叶脉具中央长辐线;花萼裂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叶柄长3-5毫米。
50
50
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4厘米,宽4-6(-12)毫米,基部楔形。
50
叶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7(-12)厘米,宽1.5-3厘米,基部圆形。
51
51
叶下面的星状毛基部常具疣状突起;花萼小,直径1-2毫米。
51
叶下面的星状毛基部无疣状突起;花萼大,直径3-3.5毫米。
52
52
叶下面灰绿色,网脉明显隆起;花瓣长3-4.5毫米。
52
叶下面黄绿色或淡绿色,网脉不隆起;花瓣长8-1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