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 第53(2)卷
假繁缕科THELIGONACEAE* nom. conserv.
一年生或多年生矮小肉质草本。单叶对生或互生,通常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叶全缘;托叶膜质、与叶柄基部合生。花小,1-3朵生于同一节或不同的节上,常组成聚伞花序;花单性,雌雄同株、或为两性;雄花:常2-3朵聚生于同一节上,近无柄;花被在芽时闭合,镊合状排列,开花时2-5深裂,开放后裂片阔而反卷,有3-5脉;雄蕊(2-)6-12(-30)枚,花丝丝状;花药线形,丁字形,背部着生,芽时直立,开花时悬垂。雌花:1-3朵聚生于同一节上或不同节上;花梗极短或无;花被管偏斜,多少呈瓶颈状,花被膜质,上部延伸成狭管,在口部有2-4齿裂;雌蕊小,子房上位,基部偏斜,1心皮,内具1枚基生多少弯生的胚珠;花柱1,纤细,着生于子房基部一侧,且伸出花被管外,果为建国状的核果,近球形或卵圆形,两侧压扁,内有马蹄形的种子1枚;胚乳肉质。
本科仅1属约4种,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及亚洲东部、加那利群岛。我国有3种,产浙江、安徽、湖北、台湾、四川等省。
关于本科的进化位置及亲缘关系尚有争议,某些性状类似于中央种子木Centrispermae,和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植物比较亲近,但和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的关系更为密切。然而,在花粉特征方面和上二个科类群植物又有差别。而植物分类学家Cronquist在他1981年公布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却把假繁缕科置于菊亚纲茜草目中,排在茜草科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