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因网站整合,本页即将迁移至:www.iplant.cn/info/Tetrathyrium?t=z
意见建议 请 email: iplant@ibcas.ac.cn
FOC | FLPH | DCP | iPlant | admin    响应时间:0.12秒
四药门花属
Tetrathyrium Benth.
中国植物志>> 第35(2)卷 >>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属的模式种:Citrus medica L.

染色体基数X=9,通常为二倍体,一些栽培品种已由人工培育出三倍体和四倍体。多数栽培品种自交不育。

对柑橘属植物种的概念,各学者从不同的专业知识出发,理解各有不同,分歧很大迩来争论不休,至今未得一致,仍坚持各自学派的观点,采用各自的分类系统和命名,由此而引致不少不必要的繁难与混乱。

原因是本属植物的生殖与繁殖方式较特殊,兼之,多数又是栽培种,它的野生祖先大都不复存在,由此而牵涉到其他学科领域,又是不同学者们争论的课题,使得解决柑橘属植物种的问题更为复杂。

在这个问题未得到完满解答之前。作者尽可能地保持在 Swingle 系统的种的概念。不过,考虑到我国柑橘园艺学者的见解,认为黎檬和香橙是两个独立的种。它们是 Swingle 学派所否弃,但为田中长三郎学派和印度学者所承认的两个种。按所称生物学概念的种的观点看来,这显然是便于实际应用之故。

本志认许的种以外的所有田中长三郎及其学派的“种”,原产我国又在本志略加提及的,一概置于栽培品种或品系之列。又国产的栽培种,大多都有其俗称中名,按《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分别给予国际用名,但采用汉语拉丁化拼音。有不少早有英语译名且已普遍为国际通用的品种名,例如椪柑 Ponkan, 沙田柚 Shatian-Yu,香柠檬 Meyer lemon,拟作正名保留下来。另有一些名称,例如文旦被译作成 Bantan,乳橘译作 Nu-chieh 等等,译得很不确切,只好作为废名,但也尽量列出,目的是方便与早有的文献对照。希望今后就不用它们了。至于不属我国原产的,例如尤力克柠檬 Eureka lemon、红玉血橙 Ruby 等,则除用其国际通用名外,并附汉语译音名。

为了便于查对各学派订定的名称,笔者整理了一个柑橘属不同系统的名称表,附于书后。

学者们对柑橘属植物种的概念各有不同,本志在清理、校订、尤其是本世纪初期以前的文献时,由于见到的标本极其有限,故尽量少引录或不收录。

研究柑橘植物的历史,此处不拟细述,不过,很值得提及的是世界上第一柑橘专著是我国南宋时代学者韩彦直写的,书名《橘录》,公元1178年刊行。书中记述了当时主要是产长江中下游各地的柑橘与金橘属植物包括品种在内27个,书中还概述了我国劳动人民种植柑橘的栽培管理、病虫防治、果品贮藏及经济利用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它是我国人民在柑橘栽培事业方面的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

从我们采集到的标本得知,在云南、广东、广西三省区南部及海南省还有一些种或变种,由于花、果不全备,只好留待后来人作较全面的研究与总结。

* 曾将橘字简写成桔。但自1980年又复将二字区分。橘,桔二字读音原不相同。橘读如Jú,桔读如Jié。古代书册作橘。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轪侯古墓出上文物中有“??”字,贺善文认为该字由两部分组成。“桔”字是谐音,“??”是象形,可能是西汉时期南方的简化篆体,即所谓小篆。桔字大抵最早见于屈大均著《广东新语》 (十七世纪后期作品)至广东方言的橘与桔读音亦不相同。

9. 四药门花属——Tetrathyrium Benth.

Benth. Fl. Hongk. 132, 1861; Chun in Sunyatsenia 1: 245, 1934.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革质,具柄,椭圆形,全缘或有小锯齿,具羽状脉、托叶细小。花两性,排成头状或短穗状花序,苞片4个,与萼筒基部合生;萼筒倒锥形,萼齿5个,在花芽时镊合状排列;花瓣5个,带状,白色;雄蕊5个,与花瓣互生,花丝短,花药有4个花粉囊,瓣裂、药隔突出;退化雄蕊5个,与雄蕊互生;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个,极短;胚珠每室1个,垂生。蒴果木质,倒卵圆形,被星状毛。上半部2片裂开,宿存萼筒与蒴果下半部完全合生。种子卵状长椭圆形,种皮角质,胚乳肉质,胚与胚乳等长。

1种,分布于广东及广西。

本属与檵木属 Loropetalum 很接近,但本属的花为5数,檵木属的花为4数。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1979《中国植物志》第35(2)卷 068页 PDF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蔷薇目 Rosales
虎耳草亚目 Saxifragineae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金缕梅亚科 Subfam. Hamamelidoideae
金缕梅族 Trib. Hamamelideae
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查看
logo_frps
版权所有  ©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
京ICP备13006946号-2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