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因网站整合,本页即将迁移至:www.iplant.cn/info/Qiongzhuea?t=z
意见建议 请 email: iplant@ibcas.ac.cn
FOC | FLPH | DCP | iPlant | admin    响应时间:0.17秒
筇竹属
Qiongzhuea Hsueh et Yi
中国植物志>> 第9(1)卷 >> 禾本科 Gramineae

8.筇竹属Qiongzhuea Hsueh et Yi

Hsueh et Yi in Act. Bot. Yunnan. 2(1): 91. 1980.——Chimonobambusa Sect. Qiongzhuea(Hsueh et Yi)Wen et D. Ohrnb. ex D. Ohrnb., Gen. Chimonobambusa 2. 1990.

中小型竹类。地下茎复轴混生型。竿直立;节间圆筒形或基部数节略呈方形,在有分枝一侧的节间略扁平,常具2纵脊和3沟槽,无毛或有时微具毛,竿下部节间实心或近实心;竿环不隆起乃至极度隆起而呈一圆脊,且在脊处有环痕,容易自环痕脆断。竿每节3芽,其芽在解箨后抽长,此时不贴竿或紧贴竿;竿各节常分3枝,或有时在以后成多枝,斜举乃至开展,可再分枝,小枝纤细。箨鞘早落,稀宿存性,厚纸质;箨耳缺;箨片退化,长不逾1厘米。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小横脉清晰。花枝可一再分枝,形成圆锥状“花序”,若生于上部具叶分枝的各节,则花枝常不再分枝,各级分枝常与假小穗混生于同一节上;末级花枝的基部有一组向上逐渐增大的苞片。假小穗无柄(顶生者似具柄),基部有1片先出叶及(0-) 2-5片苞片,上方的1-3片苞腋内具芽或有次生假小穗,末级次生假小穗的基部常仅有1片先出叶而无苞片。小穗含3-8朵小花,略为两侧扁;绿色或暗绿色;小穗轴脱节于颖之上及诸小花之间,其节间扁平,无毛,基部微被白粉;颖(1) 2或3片;外稃先端渐尖或长渐尖,无毛,7-9脉;内稃通常短于其外稃,先端钝或微有分2裂,背部具2脊;鳞被3,后方1片较狭窄,侧生的2,片较宽大;雄蕊3,花药黄色至紫色;子房倒卵形或椭圆形,无毛,花柱1,柱头2。果实呈坚果状,果皮厚,革质。

本属已知8种1变型,均为我国特产。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生于海拔1200-2200米山地的常绿阔叶林下。

模式种: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 Hsueh et Yi原产四川。

筇竹属花和果实的构造近于寒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但本属竿基部数节不具刺状气生根,通常在春季发笋,笋去壳后为洁白色,不为酶的作用变黑,是与寒竹属有区别的一个自然分类群。在分布上筇竹属的海拔高度均位于寒竹属的上段,在特征上更适应于寒冷的外界环境。本属可能较寒竹属更为进化。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
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查看
logo_frps
版权所有  ©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
京ICP备13006946号-2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