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因网站整合,本页即将迁移至:www.iplant.cn/info/Merrillanthus?t=z
意见建议 请 email: iplant@ibcas.ac.cn
FOC | FLPH | DCP | iPlant | admin    响应时间:0.14秒
驼峰藤属
Merrillanthus Chun et Tsiang
中国植物志>> 第63卷 >> 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20. 驼峰藤属——Merrillanthus Chun et Tsiang

Chun et Tsiang in Sunyatsenia 6: 105. 1941.

木质藤本。叶对生,具柄,羽状脉。多歧聚伞花序腋生,具有长的花序梗;花萼5裂,裂片双盖覆瓦状排列,花萼内面基部有5个腺体;花冠辐状或近辐状,5裂至中部,裂片略向右覆盖,未开花时上端向内粘合;副花冠生于合蕊冠上,5裂,肉质,裂片背部隆起,基部增厚,腹面与雄蕊的背部粘生;雄蕊着生于花冠的基部,花丝合生成筒,花药顶端具有阔卵形的膜片,覆盖着柱头;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顶端通过花粉块柄与着粉腺连结;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柱头盘状,基部五稜。蓇葖单生,纺锤形;种子卵圆形,扁平,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皮质厚;胚比种子短;子叶扁平,圆形;胚根短,生在上端。

1种,我国特产,分布于广东海南岛和高要县。

本属发表时曾与徐长卿属Pycnostelma Bunge ex Decne. 作亲缘关系相比,后者现已归并在鹅绒藤属Cynanchum L.。现经我们再作详细的研究,发现本属与印度产的Iphisia Wight et Arn.(Iphisia multiflora Wight et Arn=Tylophora iphisia Decne.)较相近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属的花冠裂片的端部互相粘合,花粉块柄斜行上升而且花粉块完全倒垂。我们解剖了印度产的标本E. H. Wilson s. n., R. D. Austead s. n.暨参考了R. Wight及K. Schumann的图,认为Iphisia Wight et Arn. 这个属实有恢复的必要。它和真正的娃儿藤属Tylophora R. Br.是有区别的,前者的花粉块柄先横平,次上升,后斜下,关于这点各家研究绘图均是相同的。至于副花冠裂片卵圆状三角形,其顶端几乎达到膜质药隔的基部。蓇葖仅一个成熟等也与娃儿藤属很不同。娃儿藤属的花粉块柄是平展的;副花冠裂片仅达到花药的基部;蓇葖二个均能成熟。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1977《中国植物志》第63卷 394页 PDF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捩花目 Contortae
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马利筋亚科 Subfam. Asclepiadoideae
马利筋族 Trib. Asclepiadeae
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查看
logo_frps
版权所有  ©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
京ICP备13006946号-2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