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因网站整合,本页即将迁移至:www.iplant.cn/info/Lepidomicrosorum?t=z
意见建议 请 email: iplant@ibcas.ac.cn
FOC | FLPH | DCP | iPlant | admin    响应时间:0.25秒
鳞果星蕨属
Lepidomicrosorum Ching et Shing
中国植物志>> 第6(2)卷 >>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14. 鳞果星蕨属Lepidomicrosorum Ching et Shing

Ching et Shing in Bot. Res. 1: 1-14. Pl. 1-5. 1983; S. H. Wu etChing, Fern Fam. et Gen. Chine 519. f. 5-200. 1991.

中小型蕨类植物。根状茎如粗铁丝状,长而横走,攀援树干上或岩石壁上,顶部不生叶而呈鞭状,密被鳞片;鳞片粗筛孔,披针形,边缘具细齿,棕色或红棕色。叶疏生,一型或二型;通常有柄,罕无柄;叶片披针形,戟形,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全缘或呈波状,偶有撕裂成不规则的小裂片,干后一般为纸质,少为草质和革质。主脉两面均隆起,下面常有一二小鳞片,侧脉可见,小脉不显,网状,有内藏小脉。孢子囊群圆形,通常较小,往往密而星散分布,稍为在主脉两侧成1-2行不规则排列,幼时被盾状隔丝覆盖,后随孢子发育而早落。发育正常的孢子两面形,圆肾形周壁具网状纹饰。

本属现有18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和华中地区。

模式:Lepidormicrosorum buergerianum (Miq.) Ching et Shing(Polypodiumbuergerianum Miq.)原产日本。

本群植物体外形多变,主要的鉴别特征容易被忽略,其中的一些种类曾分别被归入星蕨属Microsorum,扇蕨属Neocheiropteris和盾蕨属Neolepisoruso 1993年秦仁昌和邢公侠根据本群植物具有盾状隔丝和攀援于树干和岩石壁的生活习性,区别于以上各属而建立本属,被新组合和新描述的种类共有23种。荷兰的Hans P. Nooteboom在他的星蕨属专著论文中,把本属所有的种类全部归并入Microsorum superficiale (Bedd.)Ching种名下(见Blumea 42: 365,1997.),其主要依据是它门叶脉构造的相似性。我们认为只根据单一特征而把一群其他形态各异的成员归并为一种的简单作法是不可取的,正如不能只因为一群植物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这一相同特征,而把其他方面不同的植物种类合并为一种。因此,我们认为只有经过多方面深入地研究之后,才能对本群植物种的划分作出正确的处理。

检索表
数据加载中……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000《中国植物志》第6(2)卷 107页 PDF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
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查看
logo_frps
版权所有  ©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
京ICP备13006946号-2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