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因网站整合,本页即将迁移至:www.iplant.cn/info/Hedysarum?t=z
意见建议 请 email: iplant@ibcas.ac.cn
FOC | FLPH | DCP | iPlant | admin    响应时间:0.13秒
岩黄耆属
Hedysarum Linn.
中国植物志>> 第42(2)卷 >> 豆科 Leguminosae

103. 岩黄耆属 Hedysarum Linn.

Linn. Sp. Pl. 745. 1753; B. Fedtsch. in Act. Hort. Petrop. 19: 185. 1902; Hutch. Gen. Flow. Pl. 1: 410. 1940.——Corethrodendron Fisch. et Basin.in Mem. Acad. Sci. Petersb. Sav. Etrang. 6: 90. 1851.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为半灌木或灌木。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托叶2,干膜质,与叶对生,基部合生或分离;小叶全缘,上面通常具亮点,无小托叶。花序总状,稀为头状,腋生:苞片卵形、披针形或钻状,干膜质,小苞片2,干膜质,刚毛状,着生于花萼基部;花萼钟状或斜钟状,萼齿5,近等长或下萼齿明显长于上萼齿;花冠紫红色、玫瑰红色、黄色或淡黄白色;旗瓣倒卵形或卵圆形,通常基部收缩为瓣柄,翼瓣线形或长圆形,稀为狭三角形,通常短于旗瓣或有时近等长,稀长于旗瓣,龙骨瓣通常长于旗瓣,稀等于或短于旗瓣,顶端偏斜、截平或少数为弓形弯曲;雄蕊为9+1的两体,雄蕊管上部膝曲,近旗瓣的1枚雄蕊分离,稍短,稀中部与雄蕊管粘着,花药同型;子房线形,近无柄,有时具长柄,胚珠少数,花柱丝状,包于雄蕊管内,上部与雄蕊管共同膝曲,柱头小,顶生。果实为节荚果,节荚圆形、椭圆形、卵形或菱形等,两侧扁平或双凸透镜形,具明显隆起的脉纹,有时具刺、刚毛或瘤状突起,不开裂,边缘具或有时不具齿或翅。2n=14,16,28(48)。

本属约150种左右,主要分布于北温带的欧洲、亚洲、北美和北非。我国已知有41种,主要分布于内陆干旱和高寒地区及中国喜马拉雅山地。

本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绝大多数植物为牲畜所喜食,为天然放牧场豆科植物的重要成分。有些植物的根作黄耆入药,并且入药的种类正在逐渐扩大。在我国沙漠和草原地区的沙地,半灌木类型的种类皆为重要的固沙植物,同时也是该地区的重要饲料植物。其次是少数种类被栽培作观赏植物。同时,多数种类也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属名模式:Hedysarum coronarium Linn.

检索表
数据加载中……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蔷薇目 Rosales
蔷薇亚目 Rosineae
豆科 Leguminosae
蝶形花亚科 Papilionoideae
岩黄耆族 Trib. Hedysareae
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查看
logo_frps
版权所有  ©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
京ICP备13006946号-2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