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因网站整合,本页即将迁移至:www.iplant.cn/info/Evodia rutaecarpa?t=z
意见建议 请 email: iplant@ibcas.ac.cn
FOC | FLPH | DCP | iPlant | admin    响应时间:0.23秒
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中国植物志>> 第43(2)卷 >> 芸香科 Rutaceae >> 吴茱萸属 Evodia

7.吴茱萸(通称)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Fl. Hongk. 59. 1861, in nota; Benth. et Hook. Gen. Pl. 1: 296. 1862, in adnota; Dode. in Bull. Soc. Bot. Fr. 55: 702. 1908; Rehd. et Wils. in Sarg. Pl. Wils. 2: 132. 1914; Engl. Nat. Pflanzenfam. 19a: 229. 1931; Huang in Acta Phytotax. Sin. 6: 110,Pl. 27, 28. 1957;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2: 548. 图2826. 1972; 台湾植物志 3: 517. 1977.——Boymia rutaecarpa Juss. in Mem. Mus. Hist. Nat. Paris 12: 507, t. 25, f. 39. 1825.——Ampacus ruticarpa (Juss.) Kuntze, Rev. Gen. Pl. 1: 98. 1891.——Evodia baberi Rehd. et Wils. l. c. 2: 131. 1914, Wilson no. 3569 exclud; Huang, l. c. 6: 107. 1957.——E. rugosa Rehd. et Wils. l. c. 2: 132. 1914.——E. hirsutifolia Hayata, Ic. Pl. Form. 6: 5. 1916. ——Tetradium ruticarpum (Juss.) Hartley in Gard. Bull. Sing. 34: 116. 1981.

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叶有小叶5-11片,小叶薄至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8厘米,宽3-7厘米,叶轴下部的较小,两侧对称或一侧的基部稍偏斜,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小叶两面及叶轴被长柔毛,毛密如毡状,或仅中脉两侧被短毛,油点大且多。花序顶生;雄花序的花彼此疏离,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离;萼片及花瓣均5片,偶有4片,镊合排列;雄花花瓣长3-4毫米,腹面被疏长毛,退化雌蕊4-5深裂,下部及花丝均被白色长柔毛,雄蕊伸出花瓣之上;雌花花瓣长4-5毫米,腹面被毛,退化雄蕊鳞片状或短线状或兼有细小的不育花药,子房及花柱下部被疏长毛。果序宽(3-)12厘米,果密集或疏离,暗紫红色,有大油点,每分果瓣有1种子;种子近圆球形,一端钝尖,腹面略平坦,长4-5毫米,褐黑色,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8-11月。

产秦岭以南各地,但海南未见有自然分布,曾引进栽培,均生长不良。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日本也有。

模式标本采自澳门。

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

分布广,适应性强,其器官形态变异颇大,因产地不同而变种多,商品名也不少。所谓“杜吴萸”,其主产区在浙江省缙云、丽水、永泰、昌化等一带;所谓“常德吴萸”,其主产区在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北部各地,因产品历来运集于常德而得名:称为“川吴萸”的产区是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称为“广西吴萸”的产区是广西与其邻接的贵州部分地区的产品。

全株含挥发油,主要是吴萸烯 evodene,是植株各部有特殊腥臭气味的主要成分,其次是吴萸内脂 evodin,罗勒烯 ocimene 等;果含苦味物质:rutaevin、 limonin、evodol、evogin、evodinone 等及 gushuyic 等脂肪酸。吴茱萸嫩果迄今已知有12种生物碱,其嫩叶另含2种,其中以 furoquinolines、quinolines、acridones 及 indolopyridoquinazolines 4类为主。种子含脂肪油 28%-32%。

吴茱萸是古老的传统中药植物。其果早于西汉时已作药用,长沙市马王堆软侯古墓出土之《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吴萸治[疒@夆]病一起,治疽病二起(三者均与椒合用)。按原文所治之病症,所用之药显系与今所称之吴茱萸为同物。

经典中药之吴茱萸是采收其嫩果,用盐水漂洗或以醋炒,干后人药。或有用蜜炙甘草炮制。晋、唐以下各家本草如《神农本草》、《新修本草》、《大观本草》、《证类本草》、《政和本草》以至《齐民要术》等均有载录。其药效与用治经李时珍保留并发挥了陶弘景《名医别录》中的叙述,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有详叙。

据近年用动物试验,查知吴茱萸所含生物中有生理效应的大抵有 (1) synphirine,属肾上腺素类药物,为口服抑交感神经药之来源,其功能是弛缓肠胃的蠕动,通常用治肠胃病之呕吐,胀满,积食等症,故可解释吴茱萸有止呕吐及止痢等作用;(2) N, N-dimethyl-5-methoxytryptamine,有使大白鼠子宫收缩功能,中医用吴茱萸治头风作痛、偏头痛及呕吐、泻痢等,此成分亦起作用;(3) dehydroevodiamine,为强效缩宫剂,其作用是引起子宫组织产生前列腺素,从而引致子宫收缩,故中药昊茱萸亦用作催产剂;(4) higenamine,其药理作用为强心、扩张血管、舒张平滑肌、升血糖、促进脂肪代谢等。

7a. 吴茱萸(原变种)图版14

Evodia rutaecarpa var. rutaecarpa

小叶较大,宽达7厘米,略厚纸质,两面密被长毛;花序轴被红褐色长毛;雌花序的花较密集,花瓣长达5毫米,内面密被毛;果梗较短而粗壮。

常见于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生于平地至海拔1000米的山坡,通常栽种。

模式标本采自澳门。

7b. 波氏吴萸(变种)

Evodia rutaecarpa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 in Acta Phytotax. Sin. 6: 113. 1957.——Evodia bodinieri Dode in Bull. Soc. Bot. Fr. 55: 703. 1908.

小叶薄纸质,叶背仅叶脉被疏柔毛。雌花序上的花彼此疏离,花瓣长约4毫米,内面被疏毛或几无毛;果梗纤细且延长。

产于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南部。生于山坡草丛或林缘。有栽种。

模式标本采自广东连县。

7c.石虎(变种)

Evodia rutaecarpa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in Acta Phytotax. Sin. 6: 114. 1957.——Evodia officinalis Dode in Bull. Soc. Bot. Fr. 55: 703. 1908.——E. compacta var. meionocarpa Hand. -Mazz. Symb. Sin. 7: 627. 1933.——E. rutaecarpa f. meionocarpa (Hand. -Mazz.) Huang, l. c. 6: 112. 1957.

小叶纸质,宽稀超过5厘米.叶背密被长毛,油点大;果序上的果较少,彼此密集或较疏松。

长江以南、五岭以北的东部及中部各省。生于低海拔地方,浙江、江苏、江西一带多为栽种。

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充。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1997《中国植物志》第43(2)卷 065页 PDF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芸香目 Rutales
芸香亚目 Rutineae
芸香科 Rutaceae
芸香亚科 Subfam. Rutoideae
吴茱萸属 Evodia
四数花组 Sect. Tetradium
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查看
logo_frps
版权所有  ©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
京ICP备13006946号-2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