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因网站整合,本页即将迁移至:www.iplant.cn/info/Evodia fargesii?t=z
意见建议 请 email: iplant@ibcas.ac.cn
FOC | FLPH | DCP | iPlant | admin    响应时间:0.22秒
臭辣吴萸
Evodia fargesii Dode
中国植物志>> 第43(2)卷 >> 芸香科 Rutaceae >> 吴茱萸属 Evodia

13.臭辣吴萸 臭辣树(湖北),臭吴萸、野吴萸(湖南),臭桐子树(江西、湖南),野茶辣(广西)

Evodia fargesii Dode in Bull. Soc. Bot. Fr. 55:703. 1908; Huang in Acta Phytotax. Sin. 6: 102, Pl. 25C. 1957;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548, 部分描述及图2825除外:Hartly in Gard. Bull. Sing. 34: 109. 1981, pro syn. sub. Tetradio glabrifolio.

高达17米的乔木,胸径达40厘米。树皮平滑,暗灰色,嫩枝紫褐色,散生小皮孔。叶有小叶5-9片,很少11片,小叶斜卵形至斜披针形,长8-16厘米,宽3-7厘米,生于叶轴基部的较小,小叶基部通常一侧圆,另一侧楔尖,两侧甚不对称,叶面无毛,叶背灰绿色,干后带苍灰色,沿中脉两侧有灰白色卷曲长毛,或在脉腋上有卷曲丛毛,油点不显或甚细小且稀少,叶缘波纹状或有细钝齿,叶轴及小叶柄均无毛,侧脉每边8-14条;小叶柄长很少达1厘米。花序顶生,花甚多;5基数;萼片卵形,长不及1毫米,边缘被短毛;花瓣长约3毫米,腹面被短柔毛;雄花的雄蕊长约5毫米,花丝中部以下被长柔毛,退化雌蕊顶部5深裂,裂瓣被毛;雌花的退化雄蕊甚短,通常难于察见,子房近圆球形,无毛,花柱长约0.5毫米。成熟心皮5-4、稀3个,紫红色,干后色较暗淡,每分果瓣有1种子;种子长约3毫米,宽约2.5毫米,褐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产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北部(乳源)、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生于海拔600-1500米山地山谷较湿润地方。在广东北部山区本种常与杜鹃及鼠刺属植物混生。

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

产五岭以北的本种,其小叶背面基部中脉两侧的长柔毛较密且通常不脱或较迟脱落。产五岭附近,即湖南南部、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一带的,其小叶背面通常仅在脉腋上有短小丛毛。

树高约12米的枝皮厚约5毫米,不开裂,外皮灰黑色,内皮淡黄色,木材的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棕黄色,心材淡褐色,结构与楝叶吴萸近似,也是速生树种,材质中等,适作一般家具材。

本种与云南吴萸和楝叶吴茱萸十分近缘,其鉴别特征主要在于毛被,本种的枝叶无毛;云南吴萸的叶轴、小叶柄及叶背脉均被长毛;臭辣吴萸仅叶背中脉两侧或脉腋被毛。但自台湾至西藏东南部三者有较明显的分布界限,故可认为它们是一群地理代替种。

本种的鲜叶和树皮都有特殊臭气味,湖北民间有用其果作吴茱萸代品,也有认为本种的果与吴茱萸具相同药效。有记载说其树皮作黄色染料,可能是黄檗属植物的误认。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1997《中国植物志》第43(2)卷 072页 PDF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芸香目 Rutales
芸香亚目 Rutineae
芸香科 Rutaceae
芸香亚科 Subfam. Rutoideae
吴茱萸属 Evodia
四数花组 Sect. Tetradium
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查看
logo_frps
版权所有  ©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
京ICP备13006946号-2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