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 第56卷 >> 桤叶树科 Clethraceae
桤叶树属①——Clethra (Gronov.) Linn.
Linn., Sp. Pl. 1: 396. 1753 et Gen. Pl. ed. 5: 188. 1754.
灌木或乔木;嫩枝和嫩叶常有星状毛或单毛。单叶互生,往往集生枝端,脱落,稀常绿,有叶柄,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整齐,常成顶生稀腋生的单总状花序或分枝成圆锥状或近于伞形状的复总状花序,花序轴和花梗有星状毛、簇状毛,少有单伏毛;花梗基部有1苞片,苞片早落或有时宿存;花萼碟状,5(-6)深裂,萼片覆瓦状排列,宿存;花瓣5(-6)枚,分离,极稀基部有些粘合或连合,覆瓦状排列与萼片互生,通常倒卵状长圆形,内侧有毛或无毛,顶端往往有微缺或为流苏状,稀近于全缘,有时边缘有睫毛,花后脱落;雄蕊10(-12),下位,分离,有时基部与花瓣粘合,无花盘,排成2轮,外轮与花瓣对生,内轮与萼片对生,花丝钻状或侧扁,无毛或有长柔毛或有长硬毛,在芽内反折,开花时伸直,花药2室,于中部背着,在花蕾时外向,开花时内向,倒箭头形,长圆状倒卵形,倒卵形或倒心脏形,成熟时以裂缝状顶孔开裂,花粉粒单一,平滑,有3孔或有3沟孔;子房上位,被毛,3室,每室有多数倒生胚珠,具中轴胎座,花柱圆柱形,细长,有毛或无毛,顶端通常3深裂或3浅裂,稀不裂而具3或1个点状柱头。果为蒴果,近球形,有宿存的花萼及宿存的花柱,室背开裂成3果瓣;种子多而小,有一层疏松而透明的种皮,无翅或有翅,胚圆柱形,胚乳肉质,富油分。
属的模式种:桤叶树Clethra alnifolia Linn.
本属约70余种,分布于亚洲、非洲西北部及美洲。我国产17种及18变种,分布于西南部、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省区。
本属分为无翅组Sect. Clethra和有翅组Sect. Cuellaria,前者种子卵圆形,具棱或近三角形,无翅,种皮细胞近方形,呈蜂窝状,产亚洲及北美,国产种类均属于这组。后者种子长圆形或近圆形,扁平,具翅,种皮细胞长圆形,平滑,产美洲中部、南部及马德拉群岛。
本属的许多特征都与杜鹃花科某些属相似,以往植物学家曾将本属放置于杜鹃花科内,由于本属的花整齐,离瓣,花药缝状孔裂,子房3室,花柱顶端3裂,蒴果室背开裂成3果瓣等特征,与杜鹃花科有显著的区别,J. F. Klotzsch于1851年从杜鹃花科中将本属升级,独立成科,本科与杜鹃花科有直接的亲缘关系,是合瓣花类中较原始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