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因网站整合,本页即将迁移至:www.iplant.cn/info/Astragalus?t=z
意见建议 请 email: iplant@ibcas.ac.cn
FOC | FLPH | DCP | iPlant | admin    响应时间:0.14秒
黄耆属
Astragalus Linn.
中国植物志>> 第42(1)卷 >> 豆科 Leguminosae

96. 黄耆属 *——Astragalus Linn.

Linn. Sp. Pl. 755. 1753; id. Gen. Pl. 335. 1754, incl. Phaca Linn.; Hutch. Gen. Fl. Pl. 1: 410-411. 1964; Polhill in Polhill et Raven, Adv. Legum. Syst. 362. 1981. ——Neodielsia Harms in Bot. Jahrb. 36 (Beibl. 82): 68. 1905.

草本,稀为小灌木或半灌木,通常具单毛或丁字毛,稀无毛。茎发达或短缩,稀无茎或不明显。羽状复叶,稀三出复叶或单叶;少数种叶柄和叶轴退化成硬刺;托叶与叶柄离生或贴生,相互离生或合生而与叶对生;小叶全缘,不具小托叶。总状花序或密集呈穗状、头状与伞形花序式,稀花单生,腋生或由根状茎(叶腋)发出;花紫红色、紫色、青紫色、淡黄色或白色;苞片通常小,膜质;小苞片极小或缺,稀大型;花萼管状或钟状,萼筒基部近偏斜,或在花期前后呈肿胀囊状,具5齿,包被或不包被荚果;花瓣近等长或翼瓣和龙骨辨较旗瓣短,下部常渐狭成瓣柄,旗瓣直立,卵形、长圆形或提琴形,翼瓣长圆形,全缘,极稀顶端2裂,瓣片基部具耳,龙骨瓣向内弯,近直立,先端钝,稀尖,一般上部粘合;雄蕊二体,极稀全体花丝由中上部向下合生为单体,均能育,花药同型;子房有或无子房柄,含多数或少数胚珠,花柱丝形,劲直或弯曲,极稀上部内侧有毛,柱头小,顶生,头形,无髯毛,稀具簇毛 1)。荚果形状多样,由线形至球形,一般肿胀,先端喙状,1室,有时因背缝隔膜侵入分为不完全假2室或假2室,有或无果颈(即果熟后的子房柄),开裂或不开裂,果瓣膜质、革质或软骨质;种子通常肾形,无种阜,珠柄丝形。染色体基数通常x=8,11,12。

属模式种:西亚黄耆 A. chistianus Linn.,产西亚和叙利亚。

约2000多种,分布于北半球、南美洲及非洲,稀见于北美洲和大洋洲。我国有278种、2亚种和35变种2变型,南北各省区均产,但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区)、亚洲中部和东北等地。

本属全世界共分11亚属,我国有8亚属。其中簇毛亚属 (Subgen. Pogonophace Bunge)主产我国,其余亚属各种均分布在我国及邻近国家。紫云英、糙叶黄耆,背扁黄耆、斜茎黄耆和草木樨状黄耆分布略广,少数为狭域分布。

本属植物主要用于牲畜饲料,其次为药用和绿肥。有些种含生物碱或皂苷,有些种为水土保持和治沙的优良草种,还有少数种为有毒植物,也多为富集硒或碲的醉马植物。

* 本草纲目李时珍谓: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或作蓍者非矣。

1) 亦称画笔状毛。

检索表
数据加载中……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
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查看
logo_frps
版权所有  ©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
京ICP备13006946号-2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