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 第49(2)卷 >> 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 >> 猕猴桃属 Actinidia
46. 中华猕猴桃(植物学杂志)阳桃,羊桃,羊桃藤,藤梨,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in London Journ. Bot. 6: 303. 1847; Oliv. in Hook. Icon. Pl. 15: t. 1593. 1887; Dunn in Journ. Linn. Soc. Bot. 39: 408. 1911, p. p.; Rehd. in Sarg. Pl. Wils. 2: 385. 1915, P. P. ; Merr.&Chun in Sunyatsenia 1: 70. 1930; Li in Journ. Arn. Arb. 33: 55-56. 1952, p. p.
大型落叶藤本;幼一枝或厚或薄地被有灰白色茸毛或褐色长硬毛或铁锈色硬毛状刺毛,老时秃净或留有断损残毛;花枝短的4-5厘米,长的15-20厘米,直径4-6毫米;隔年枝完全秃净无毛,直径5-8毫米,皮孔长圆形,比较显著或不甚显著;髓白色至淡褐色,片层状。叶纸质,倒阔卵形至倒卵形或阔卵形至近圆形,长6-17厘米,宽7-15厘米,顶端截平形并中间凹入或具突尖、急尖至短渐尖,基部钝圆形、截平形至浅心形,边缘具脉出的直伸的睫状小齿,腹面深绿色,无毛或中脉和侧脉上有少量软毛或散被短糙毛,背面苍绿色,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星状绒毛,侧脉5-8对,常在中部以上分歧成叉状,横脉比较发达,易见,网状小脉不易见;叶柄长3-6(-10)厘米,被灰白色茸毛或黄褐色长硬毛或铁锈色硬毛状刺毛。聚伞花序1-3花,花序柄长7-15毫米,花柄长9-15毫米;苞片小,卵形或钻形,长约1毫米,均被灰白色丝状绒毛或黄褐色茸毛;花初放时白色,放后变淡黄色,有香气,直径1.8-3.5厘米;萼片3-7片,通常5片,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6-10毫米,两面密被压紧的黄褐色绒毛;花瓣5片,有时少至3-4片或多至6-7片,阔倒卵形,有短距,长10-20毫米,宽6-17毫米;雄蕊极多,花丝狭条形,长5-10毫米,花药黄色,长圆形,长1.5-2毫米,基部叉开或不叉开;子房球形,径约5毫米,密被金黄色的压紧交织绒毛或不压紧不交织的刷毛状糙毛,花柱狭条形。果黄褐色,近球形、圆柱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6厘米,被茸毛、长硬毛或刺毛状长硬毛,成熟时秃净或不秃净,具小而多的淡褐色斑点;宿存萼片反折;种子纵径2.5毫米。
本种果实是本属中最大的一种,从生产利用情况说又是本属中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种。据分析(《植物学杂志》1974年第2期,李欣、印万芬:猕猴桃),果实的维生素含量每100克鲜样中一般为100-200毫克,高的达400毫克,约为柑桔5-10倍;含糖类8-14% ,酸类1.4-2-0%,还含酪氨酸等氨基酸12种。
分为3个变种。
46a. 中华猕猴桃(原变种)图版73:1-6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var. chinensis Li in Journ. Arn. Arb. , 33: 49-50. 1952, p. p.
花枝一般长4-5厘米,薄被灰白色茸毛,毛早落,容易秃净或较稠密地被粗糙绒毛; 叶倒阔卵形,长6-8厘米,宽7-8厘米,顶端大多截平形并中间凹入;叶柄被灰白色茸 毛。花直径2.5厘米,子房被绒毛。果近球形,长4-4.5厘米,被柔软的茸毛。花期4月中旬-5月中、下旬,南部较早、北部较晚。
产陕西(南端)、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北部)和广西(北部)等省区。生于海拔200-600米低山区的山林中,一般多出现于高草灌丛、灌木林或次生疏林中,喜欢腐植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土壤;分布于较北的地区者喜生于温暖湿润,背风向阳环境。
又分为2变型。
46a1. 中华猕猴桃(原变型)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var. chinensis form. chinensis
小枝和叶柄初时被柔软绒毛,很快秃净。
产地、生境同原变种。模式标本采自沿海地区,浙江可能性最大。
46a2. 井冈山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var. chinensis form. jinggangshanensis C. F. Liang in Addenda.
小枝和叶柄密被粗糙绒毛,经久不落。果实毛被仍与原变型相同。
产江西井岗山地区。生于海拔900-1100米山地林缘或沟谷等处。模式标本采自永新县。
46b. 硬毛猕猴桃(植物分类学报)图版73:7-9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var. hispida C. F. Liang in Act. Phytotaxon. Sin. 13 (4): 33. 1975.
花枝多数较长,达15-20厘米,被黄褐色长硬毛,毛落后仍可见到硬毛残迹。叶倒阔卵形至倒卵形,长9-11厘米,宽8-10厘米,顶端常具突尖,叶柄被黄褐色长硬毛。花较大,直径3.5厘米左右;子房被刷毛状糙毛。果近球形、圆柱形或倒卵形,长5-6厘米,被常分裂为2-3数束状的刺毛状长硬毛。
产甘肃(天水)、陕西(秦岭)、四川、贵州、云南、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北部)等省区。分布于海拔800-1400米的山林地带。它的分布区与原变种大致同在一个纬度带上,但在经度带上则是本变种偏西,原变种偏东。两者的分布区有一个相叠部分,即陕西的南部、河南、湖北、湖南的西部和广西东北角的五岭区。原变种的垂直分布较低(200-600米),本变种的垂直分布较高,恰在原变种之上,这是一个有趣的植物系统分化和地理分化相结合的例子。
46c. 刺毛猕猴桃(植物分类学报)图版73:10-11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eh. var. setosa. Li in Journ. Arn. Arb. 33: 56. 1952; C. F. Liang in Act. Phytotaxon. Sin. 13 (4): 33. 1975. ——Actinidia chinensis acct. non Planch. : Nemoto, Fl. Jap. Suppl. 474. 1936; Suzuki in Masamune, Sbort. Fl. Formos. 137. 1936, Kanehira, Formos. Trees rev. ed. 449, t. 406. 1936.
幼枝被铁锈色硬毛状刺毛。叶阔卵形或近圆形,长12-17厘米,宽10-15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常心形,腹面或疏或密地被短糙毛;叶柄被铁锈色硬毛状刺毛。花直径1.8厘米左右。果近球形至椭圆形,被长硬毛。
产我国台湾。生于海拔1300-2600米的阿里山上。
本变种有别于上述2变种的形态分化特征是植物体上的硬毛更加普遍和发达;叶片的形状已不作倒卵形。它是台湾岛上独有的植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