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 zhī yáng chái
细枝羊柴
(花棒、细枝岩黄耆、细枝岩黄芪、细枝山竹子)
Corethrodendron scoparium (Fisch. & C. A. Mey.) Fisch. & Basiner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产于哈萨克斯坦斋桑湖地区;
形态特征
生活型:半灌木;
株:高0.8-3米;
茎:茎下部叶具小叶7-11,上部的叶通常具小叶3-5,最上部的叶轴完全无小叶或仅具1枚顶生小叶;小叶片灰绿色,线状长圆形或狭披针形,长15-30毫米,宽3-6毫米,无柄或近无柄,先端锐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表面被短柔毛或无毛,背面被较密的长柔毛;
叶:托叶卵状披针形;褐色干膜质,长5-6毫米,下部合生,易脱落;
花:总状花序腋生,上部的明显长于叶;花序梗被短柔毛;花少数,疏散排列;花萼钟状,被短柔毛,萼齿长为萼筒的2/3,上萼齿宽三角形,稍短于下萼齿;花冠紫红色,旗瓣倒卵形或倒卵圆形,长1.4-1.9厘米,先端钝圆,微凹,翼瓣线形,长为旗瓣的2/3,龙骨瓣前下角呈弓形弯曲,通常稍短于旗瓣;子房被短柔毛;
果:荚果2-4节,节荚宽卵形,长5-6毫米,宽3-4毫米,两侧膨大,具明显细网纹和白色密毡毛;种子圆肾形,长2-3毫米,淡棕黄色,光滑;
染色体:2n=16(西北植物研究所,宁夏中卫,1983年);
生态习性
产地:新疆北部、青海柴达木东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宁夏;
分布:哈萨克斯坦额尔齐斯河沿河沙丘和蒙古南部;
生境:半荒漠的沙丘或沙地,荒漠前山冲沟中的沙地;
物候:花期6-9月,果期8-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