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è fū cǎo
裂稃草
(白露红、晚碎红、金字草、短叶蜀黍、短叶裂稃草)
Schizachyrium
brevifolium
(Sw.) Nees ex Büse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
无危(LC)
形态特征
生活型:
一年生草本,须根短而细弱;
茎:
秆高10-70厘米,细弱,多分枝,基部常平卧或倾斜;
叶:
叶鞘短于节间,松弛,无毛,压扁,具1脊;叶舌短,膜质,上缘撕裂并具睫毛;叶片线形或长圆形,平展或对折,长1.5-4厘米,宽1-7毫米,顶端通常钝而有短尖头,基部近圆形,无毛,主脉在背部明显突出,幼时黄绿色后呈红褐色;
花:
有柄小穗退化仅剩1-2颖,顶端具直芒;
果:
颖果线形,扁平,长约2.5毫米;
生态习性
产地:
东北南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陕西、西藏等地;
分布:
广布全世界温暖地区;
生境:
阴湿山坡,草地;
海拔:
20-2000m;
物候:
花果期7-12月;
iPlant.cn©植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