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n nán shěng téng
云南省藤
(缅甸省藤、屏边省藤、密花省藤、墨脱省藤)
Calamus acanthospathus Griff.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易危(VU)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屏边;
形态特征
识别要点: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为叶的羽片和花序较短小(羽片长15厘米,宽3.5-4厘米,花序及分枝花序的长度仅有原变种之半),叶鞘上具明显的半圆锥状的刺且其基部具瘤突;它也与缅甸省藤C. feanus Becc. 相似,而与后者区别在于果实鳞片中央具浅沟槽;果期3-4月;
生活型:攀援藤本,茎长40-50米;
叶:叶羽状全裂(只见叶的中上部),顶端不具纤鞭;羽片稍整齐排列于叶轴两侧,互生,椭圆状披针形,上部的长26-30厘米,宽3-5(-6.5)厘米,基部狭而多皱折,先端渐尖,具7条叶脉,几乎所有的叶脉均同等大小,羽片先端、边缘及两面几无微刺,顶部的羽片稍小,顶端2片在基部分离,叶轴上部三棱状,无刺;叶柄及叶鞘未见;
花: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为叶的羽片和花序较短小(羽片长15厘米,宽3.5-4厘米,花序及分枝花序的长度仅有原变种之半),叶鞘上具明显的半圆锥状的刺且其基部具瘤突;它也与缅甸省藤C. feanus Becc. 相似,而与后者区别在于果实鳞片中央具浅沟槽;
果:果被梗状;果实卵球形,长 15-18毫米,直径约12毫米,具圆锥状短喙,鳞片17-18纵列,中央无沟槽,暗红褐色,边缘及顶端具淡红褐色流苏状纤毛;
种子:种子椭圆形(未成熟),表面有小瘤突,胚乳稍嚼烂状,胚基生;
生态习性
产地:云南东南部;
生境:常绿阔叶林中;
海拔:1800m;
物候:果期3-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