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 zhóu suì mǐ jué
毛轴碎米蕨
Cheilanthes chusana Hook.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浙江舟山;
形态特征
生活型:蕨类
株:植株高10-30厘米;
茎:根茎短而直立,被栗黑色披针形鳞片;
叶:叶簇生;柄长2-5厘米,亮栗色,密被红棕色披针形和钻状披针形鳞片及少数短毛,向上至叶轴上面有纵沟,沟两侧有隆起锐边,其上密生棕色粗短毛;叶片长8-25厘米,披针形,二回深羽裂,羽片10-20对,斜展,几无柄,中部羽片长1.5-3.5厘米,三角状披针形,基部上侧与羽轴并行,下侧斜出,深羽裂,裂片长圆形或长舌形,无柄,或基部下延有窄翅相连,钝头,边缘有圆齿;下部羽片略短,疏离,间隔宽,基部1对三角形;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单一或分叉,极斜上,两面不显;叶干后草质,绿或棕绿色,两面无毛,羽轴下面下半部栗色,上半部绿
果:孢子囊群圆形,生小脉顶端,位于裂片圆齿,每齿1-2枚;囊群盖椭圆状肾形或倒肾形,黄绿色,宿存,分离;
生态习性
产地:河南(西峡)、甘肃(文县)、陕西(平利、宁强、略阳)、江苏、浙江(舟山、龙泉、寿昌、平阳、景宁、青田、奉化)、安徽(蓝田)、江西(丰城、萍乡、庐山、永修、安远、伊山、奉新)、湖南(龙山、慈利、新宁、衡山、长沙、武岗)、湖北(鹤蜂、兴山、宜昌)、四川(城口、酉阳、雅安、峨眉山、缙云山、梓潼、屏山、平武)、贵州(安龙、册亨、印江、平坝、三合)、广西(桂林、宜山、百色、龙胜、武鸣);
分布:越南、菲律宾、日本;
生境:路边、林下或溪边石缝;
海拔:120-83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