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 guān cǎo
鹅观草
(弯穗鹅观草、柯孟披碱草)
Elymus kamoji (Ohwi) S. L. Chen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辽宁大连市;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株:高30-100厘米;
茎:秆直立或基部倾斜;|高30-100厘米;
叶:叶鞘外侧边缘常具纤毛;叶片扁平,长5-40厘米,宽3-13毫米;
花:穗状花序长7-20厘米,弯曲或下垂; 小穗绿色或带紫色,长13-25毫米(芒除外),含3-10小花;颖卵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锐尖至具短芒(芒长2-7毫米),边缘为宽膜质,第一颖长4-6毫米,第二颖长5-9毫米;外稃披针形,具有较宽的膜质边缘,背部以及基盘近于无毛或仅基盘两侧具有极微小的短毛,上部具明显的5脉,脉上稍粗糙,第一外稃长8-11毫米,先端延伸成芒,芒粗糙,劲直或上部稍有曲折,长20-40毫米;内稃约与外稃等长,先端钝头,脊显著具翼,翼缘具有细小纤毛;
生态习性
产地:除青海、西藏等地外,分布几遍及全国;
生境:多生长在山坡和湿润草地;
海拔:100-2300m;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本种植物可作牲畜的饲料,叶质柔软而繁盛,产草量大,可食性高;
植物文化: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六十:“鹅观草:满地青青鹅食饱,年来赤地不堪观,又被飢人分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