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mù shǔ
杉木属
Cunninghamia R. Br. ex A. Rich.
物种名片
杉科,只有杉木C. lanceolata(Lamb. )Hook. 和台湾杉木C. Konishii Hayata2种,产越南和我国秦岭以南,但主产长江以南各省区,为当地最主要用材之一,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耐腐力强,其用途之大,无一树种能与比拟,且因其萌芽力强,不畏斧斤,成林又速,故为我国长江以南最主要的造林树种。常绿乔木;叶坚挺,螺旋排列,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球花单性同株,簇生于枝顶;雄球花圆柱状,由无数的雄蕊组成,每一雄蕊有3个倒垂、一室的花药生于鳞片状药隔的下面;雌球花球形,由螺旋状排列的珠鳞与苞鳞组成,二者中下部合生;珠鳞小,先端3裂,内面有胚珠3枚;苞鳞革质,扁平,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结实时苞鳞增大,不脱落;种子有窄翅;子叶2枚。
功用价值
植物文化:杉木属的学名Cunninghamia由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命名。布朗后来回忆,法国植物学家阿希尔·里夏尔在撰写有关针叶树的专著时,他向里夏尔建议将此属命名为Cunninghamia,既用于纪念苏格兰外科医生、博物学家詹姆斯·坎宁安(James Cunningham, ?-1709),他在中国见到杉木之后,于1702年将它引栽到欧洲,又用于致敬英国植物学家、探险家艾伦·坎宁安(Allan Cunningham, 1791-1839)。 “杉木”一名中“杉”字的读音,有shān和shā两种主张。杉字原本只有shān一个读音,但普通话吸收了一些方言中失去韵尾的读音shā,遂使之成为有文白二读的多音字。根据《现代汉语词典》,shā的读音仅出现在“杉篙”“杉木”二词中,其他情况下均应读shān。然而,《现代汉语词典》对“杉木”一词的解释是:杉(shān)树的木材,而杉树即Cunninghamia lanceolata,也即植物分类学上所称的“杉木”。由此可知,“杉木”实际上有两种意义,一是植物名称(别名“杉树”),二是指这种植物的木材。对于作为植物名称的“杉木”,在《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似无必要破读为shā,仍以读shān为宜,这样可以使植物中文名中所有的“杉”字统读为shān。另外,《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已经完全取消了shā的破读,但该规范目前尚未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