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 yè māo wěi mù
毛叶猫尾木
(猫尾、猫尾木)
Markhamia stipulata (Wall.) Seem. ex K. Schum. var. kerrii Sprague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形态特征
识别要点:与原变种区别在于小叶片较小,顶端常钝或短渐尖,背面或有时两面被黄锈毛,毛不脱落或脱落甚少;
生活型:乔木。
株:高达10米以上。
叶:叶近于对生,奇数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幼嫩时叶轴及小叶两面密被平伏细柔毛,老时近无毛;小叶6-7对,无柄,长椭圆形或卵形,长16-21厘米,宽6-8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有时偏斜,全缘纸质,两面均无毛或于幼时沿背面脉上被毛,侧脉8-9对,在叶面微凹,顶生小叶柄长达5厘米;托叶缺,但常有退化的单叶生于叶柄基部而极似托叶。
花:花大,直径10-14厘米,组成顶生、具数花的总状花序。花萼长约5厘米,与花序轴均密被褐色绒毛,顶端有黑色小瘤体数个,内面无毛。花冠黄色,长约10厘米,口部直径10-15厘米,花冠筒基部直径1.5-2厘米,漏斗形,下部紫色,无毛,花冠外面具多数微凸起的纵肋,花冠裂片椭圆形,长约4.5厘米,开展。雄蕊及花柱内藏。
果:蒴果极长,达30-60厘米,宽达4厘米,厚约1厘米,悬垂,密被褐黄色绒毛。
种子:种子长椭圆形,极薄,具膜质翅,连翅长约5.5-6.5厘米,宽约1.2厘米。
生态习性
产地:产广东(茂名)、海南、广西(那坡、临桂、宁明)、云南(河口、金平、墨江、勐腊)。福建有栽培。
分布:泰国、老挝,越南北部至中部。
生境:疏林边、阳坡;
海拔:200-300米;
物候: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4-6月;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本种可作庭园观赏的绿化树种;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稍硬而轻,加工容易,干燥后少开裂且不变形,略能耐腐,剖面平滑而具光泽,材色浅淡而略鲜明,适于作梁、柱、门、窗、家具等用材;海南多用作一般家具、床板、房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