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 huā dōu lán
白花兜兰
Paphiopedilum emersonii Koop. & Cribb
物种名片
地生或半附生植物,通常植株较矮小。叶狭长圆形,先端尖,上面叶深绿色,背面叶淡绿色并有紫红色斑点,叶片基生,二列;花葶直立,淡绿黄色有柔毛,顶端生1花,花大而艳丽,伴有香气,花瓣宽椭圆形至近圆形,较厚,先端圆,底部有红色斑点,两面略有细毛;4至5月开花。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
濒危等级:极危
濒危等级:极危(CR)
致危因子:环境依存度高,自身繁育能力弱,生境恶化。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为栽培植物,原产地为我国,但具体地点不详;
形态特征
叶:叶基生,2列,3-5枚,窄长圆形,长13-17厘米,宽3-3.7厘米,稍肥厚,上面深绿色,无深淡绿色相间的网格斑,下面淡绿色,基部有紫红色斑点;
花:花葶直立,长11-12厘米或更短,淡绿黄色,被疏柔毛,顶生1花;苞片黄绿色,宽椭圆形,长达3.8厘米;花梗和子房长约5厘米,被疏柔毛;花径8-9厘米,白色,有时带极淡紫蓝色晕,花瓣基部疏生栗色或红色细斑点,唇瓣有时有淡黄色晕,具不明显淡紫蓝色斑点,退化雄蕊淡绿色,上部有栗色斑纹;中萼片椭圆状卵形,长4.5-4.8厘米,两面被短柔毛,背面略有龙骨状突起,合萼片宽椭圆形,长与宽均4.5-4.8厘米;花瓣宽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6厘米,先端钝或圆,两面略被细毛,唇瓣深囊状,近卵形或卵球形,长达3.5厘米,具短爪,
生态习性
产地:广西北部(地点不详)和贵州南部(荔波);
生境:石灰岩灌丛中覆有腐殖土的岩壁上或岩石缝隙中;
海拔:约780m;
物候:花期4-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