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n xìng shǔ
银杏属
Ginkgo L.
物种名片
银杏科,只有银杏G. biloba L. 1种,原产于我国,为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的种类之一,是中生代的孑遗植物,我国多见于庙寺旁,种子供食用及药用,材质柔而纹理直,色淡褐,有光泽,可为建筑、家具、雕刻及其他工艺、玩具用,为珍贵的用材树种,从东北至东南、中南、西南各省区均可造林,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均生长良好。落叶大乔木;叶扇形,螺旋状散生于长枝上或3-5枚聚生于短侧枝之顶,二叉状脉序;球花小而不明显,与叶同时开放,生于短侧枝上,单性异株;雄球花呈倒垂的短葇荑花序状,花药成对,生于一梗上,花粉的雄核产生2个螺旋状、能动的大雄精;雌雄花具长梗,梗端常2叉(或不分叉,或3-5叉),叉顶为珠座(大孢子叶),各具一直立胚珠,但通常仅一颗发育成熟;种子核果状,有肉质外种皮,中种皮骨质,内种皮膜质;胚有子叶2枚。本属植物和苏铁目Cycadales及真蕨类Filicales可能有亲缘关系,化石种类可在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及侏罗纪地层中找到。
功用价值
植物文化:银杏属的学名Ginkgo始见于德意志博物学家肯普弗的著作《异域采风记》(Amoenitatum Exoticarum, 1712),为日语“銀杏”一名的音读ginkyō(ギンキョウ)的拉丁转写。日本学者长田敏行(Toshiyuki Nagata)等人认为,肯普弗在手稿中故意采用了Ginkgo这一拼法,用来忠实地记录他在长崎所听到的当地方言中ギンキョウ一词的发音。此后,这一拼写为林奈所采用并正式发表。有些中文文献称Ginkgo是日语或汉语“金果”的音译,则纯属臆测。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银杏”一名,在北宋初年作为贡品时开始流行,以其种子形如小杏、中种皮白色而得名(“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其别名“白果”亦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