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ān zhī huā sū tiě
攀枝花苏铁
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 S. Y. Yang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
濒危等级:濒危(EN)
形态特征
生活型:常绿灌木;
株:高2~3 m,径约25~30 cm;
茎:茎干圆柱状,高1-2(-3)米,径25-30厘米,顶端被厚绒毛;干皮暗褐或灰褐色,有宿存鳞状叶痕;
叶:叶30-60片,一回羽裂,长0.7-1.3米,宽20-27厘米,蓝绿色;叶柄长7-20厘米,在中上部有刺5-13对,基部密被褐色绒毛;羽片革质,蓝绿色,干时灰绿色,长12-20厘米,宽6-7毫米,基部下延,边缘平坦或稍反曲,中脉上面近平,下面隆起;
花:雄球花纺锤状圆柱形,长25~45 cm,径8~12 cm;雌球花球形或半球形,紧密,大孢子叶30枚以上,上部宽菱状卵形,密被黄褐色绒毛,篦齿状分裂;
果:小孢子叶球卵状圆柱形,长25-45厘米;小孢子叶窄楔形,长4-6厘米,宽1.8-2厘米,先端具短尖;大孢子叶长“15-20厘米,密被具光泽淡褐色绒毛,后在裂片渐脱落,不育顶片菱状卵形,长8-10厘米,宽4-6厘米,裂片每侧约20,钻状,长1-3厘米,顶生裂片更长;胚珠4-6,无毛;种子2-4,桔红色,球状或倒卵状球形,长2.5-3.5厘米,外种皮肉质,干时变近膜质,脆易剥落,中种皮光滑;孢子叶球期4-5月,种子9-10月成熟;
染色体:2n=22;
生态习性
产地:四川西南部与云南北部;
生境:稀树灌丛中,适应干旱河谷的特殊生境;
物候:花期4~5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栽培:喜光,耐旱性耐瘠薄;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攀枝花苏铁为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它的发现把苏铁属植物分布的北界推移到北纬27°11′,对研究植物区系地理、古气候、古地理有重要意义;攀枝花苏铁生长良好的雄株可年年开花,雌株亦可两年开花一次,观赏价值高,是优美的庭院观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