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běi xún zǐ
西北栒子
(土兰条、杂氏灰栒子、札氏栒子)
Cotoneaster zabelii C. K. Schneid.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无危(LC)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陕西北部;
形态特征
生活型:落叶灌木;
株:高达2米;
枝:小枝圆,幼时密被带黄色柔毛,老时无毛;
叶:叶片椭圆形至卵形,长1.2-3厘米,宽1-2厘米,先端多数圆钝,稀微缺,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具稀疏柔毛,下面密被带黄色或带灰色绒毛;叶柄长1-3毫米,被绒毛;托叶披针形,有毛,在果期多数脱落;
花:花3-10余朵成下垂聚伞状伞房花序,被柔毛;花梗长2-4毫米;花萼具柔毛,萼筒钟状,萼片三角形;花瓣直立,倒卵形或近圆形,径2-3毫米,浅红色;雄蕊18-20,较花瓣短:花柱2,离生,短于雄蕊,子房顶端具柔毛;
果:果倒卵圆形或近球形,径7-8毫米,成熟时鲜红色,小核2;
生态习性
产地: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湖北、湖南;
生境:石灰岩山地、山坡阴处、沟谷边、灌木丛中;
海拔:800-2500m;
物候:花期5-6月,果期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