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ào bǎ jué
扫把蕨
(假桫椤)
Diploblechnum fraseri (A. Cunn.) De Vol
物种保护
濒危等级:极危(CR)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产地新西兰(北岛);
形态特征
生活型:株高约45厘米;
茎:主轴直立,圆柱形,高约数十厘米,粗约1.5厘米,为宿存的叶柄环绕,主轴上部及叶柄均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先端长渐尖并为纤维状,全缘,厚膜质,栗色,有光泽;
叶:叶多数,簇生于主轴的顶部;柄长约3厘米,粗约2毫米,禾秆色,往往于上部折断而中下部宿存;不育叶叶片椭圆披针形,长约40厘米,中部宽 10-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变狭,二回深羽裂;羽片达30对,下部羽片极度缩小,下部1-3对仅为长约1毫米的小耳片,向上为等腰三角形或长三角形的细羽片(长达4毫米),中部羽片最长,长6.5-8.5厘米,中部宽1.5-1.8厘米,披针形,有时略呈镰状,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变狭且与叶轴合生,并沿叶轴两侧以狭翅相连,狭翅边缘有三角形凸起,深羽裂几达羽轴;裂片13-15对,斜展,疏
生态习性
产地:台湾(屏东、台东);
分布: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