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 shān zǔ lěng shān
百山祖冷杉
Abies beshanzuensis M. H. Wu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
濒危等级:极危(CR)
形态特征
生活型:乔木;
株:高17米,胸径达80厘米;
茎:树皮灰白色,裂成不规则的薄片年生枝淡黄或黄灰色,无毛或凹槽内疏生毛;
枝:冬芽卵圆形;
叶:叶条形,在侧枝上排列成二列状,或枝条下面之叶排列成两列,上面之叶斜展至直伸,其长度由下面两侧至上面中央递减,长1-4.2(通常为1.5-3.5)厘米,宽2.5-3.5毫米,先端有凹缺,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横切面有2个边生树脂道或生于两侧端的叶肉薄壁组织内,上面至下面两端及下面中部有一层连续排列的皮下层细胞;幼枝之叶在枝上常呈两列,先端呈二尖裂;
花:雌球花圆柱形,长3-3.5厘米,径约8毫米,苞鳞上部向后反曲;
果:球果通常每一枝节之间着生1-3个,圆柱形,长7-12厘米,径3.5-4厘米,成熟前绿色至淡黄绿色,熟后淡褐黄色或淡褐色;中部种鳞扇状四边形,稀近肾状四边形,长1.8-2.4厘米,宽2.5-3厘米,先端近全缘或有极细之细齿,两侧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基部楔形、两侧耳状;苞鳞稍短于种鳞或几相等长,上部近圆形,宽7-8毫米,边缘有细齿,先端露出、反曲,尖头短,长1毫米以内,中部收缩或窄缩呈条状,宽3.5-4毫米;种子倒三角状,具与种子等长而宽大的膜质种翅,翅端平截;
生态习性
特有:为我国的特有树种;
生境:特产于浙江南部百山祖南坡;
海拔:1700m;
物候:花期5月,球果11月成熟;
功用价值
植物文化:百山祖冷杉是冷杉家族中最珍贵的物种,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多省唯一生存至今的冷杉属珍稀植物,对研究植物区系和该地区古气候、古地理的发生及变迁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享有“植物活化石”和“植物大熊猫”的美誉。 冷杉起源于白垩纪中期,在第四纪冰期时,百山祖曾有大批冷杉分布,后来随着冰期结束,中国南方地区的冷杉分布范围变窄,最终在百山祖海拔 1700 米的亮叶水青冈林中形成了一个小种群分布。 百山祖冷杉自我繁殖十分困难,其雌花向上、雄花向下,花期正值雨季,不利于花粉传播,很难长出有效种子,天然更新差。 从1963年百山祖冷杉第一次被发现到1969年,整个区域只找到了8株百山祖冷杉,其中3株散生,5株形成了小种群。而后由于洪水冲击、人为移栽以及林冠遮蔽导致的生长衰弱,到1987年,百山祖冷杉只剩下3株野生植株,成为“世界上最稀有的针叶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SSC)将百山祖冷杉列为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