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 mián róng lán
白绵绒兰
(白绵毛兰)
Dendrolirium lasiopetalum (Willd.) S. C. Chen & J. J. Wood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形态特征
茎:根状茎横走,粗约5毫米,具革质鞘,相距1.5-5厘米着生一个假鳞茎;假鳞茎纺锤形,长3-7.5厘米,粗1.5-3.5厘米,外被膜质鞘,顶端着生3-5枚叶;
叶: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30厘米,宽1.5-5厘米,两端渐尖,具8-14条主脉;
花:花序1-2个,从假鳞茎基部发出,长10-20厘米,不超出叶面;花序轴被柔软、厚密的白绵毛,果成熟时毛脱落,仅在花序轴上半部残存有白色绵毛,基部具6-8枚膜质鞘;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近1厘米,宽4-5毫米,先端长渐尖,背面被白色绵毛;花梗和子房长2-3厘米,密被白绵毛;萼片背面均密被厚密的白绵毛;中萼片披针形,长约12毫米,宽近2毫米,先端钝;侧萼片三角状披针形,稍偏斜,长约13毫米,基部宽近5毫米,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萼囊钝圆形;花瓣线形,长约14毫米,宽1毫米,先端渐尖;唇瓣轮廓为卵形,长约11毫米,宽
果:蒴果圆柱形,长2.5-4厘米,粗约4毫米,幼时被白色绵毛,成熟时毛全部脱落;
生态习性
产地:海南东南部;
分布: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等;
生境:林荫下或近溪流的岩石上或树干上;
海拔:1200-1700m;
物候:花期1-4月,果期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