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n lǐng hóng dòu shān
秦岭红豆杉
Taxus qinlingensis Y.F.Wen & X.T.Wu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在中国,所有红豆杉属物种均受到国家一级保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
濒危等级: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的数据,3 个红豆杉属物种 ( T. wallichiana、T. contorta和T. cuspidata ) 被列为濒危物种,2 个红豆杉属物种 ( T. chinensis和T. mairei )被列为易危物种(IUCN, 2022a) 。
评估依据:该物种在自然界中的总占有面积(AOO)约为164平方公里。一些分布在村庄周围,被称为风水树,而另一些则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山区。总数不到3万株。红豆杉的再生能力弱,栖息地质量差。
分类信息
模式标本:文亚峰WZZ201901(正模标本:CSFI),2019年7月23日。
模式产地: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北纬108.23,东经33.87,海拔 1100 m。
分类讨论:多重比较表明,秦岭类型红豆杉与其他红豆杉属植物在形态特征(长度、宽度、长宽比)上存在明显差异。叶片解剖分析表明,只有秦岭类型和东北红豆杉没有中脉下乳头和表皮单宁。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秦岭类型红豆杉属于单系群。且秦岭类型已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态位,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 m以下的秦岭、大巴山和太行山周围。考虑到叶片的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我们提出了 4 个区分红豆杉属植物的关键形态学特征:弯曲度、边缘渐细、中脉乳头状突起和边缘(图 2 A)。这些性状可以有效地识别红豆杉属植物并简化物种鉴定程序。此外,在叶片表型(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的多次比较中观察到显著差异。因此,这些数量性状可以作为红豆杉属植物分类的指标。 一般而言,红豆杉属物种为雌雄异株的 [ 22 ]。然而,我们前期调查发现,秦岭周围的一些秦岭红豆杉个体是雌雄同株的 (未发表数据)。
形态特征
识别要点:该物种与南方红豆杉 (Taxus mairei)具有相似的叶表型和海拔分布,但由于中脉上没有乳头状突起,表皮上没有单宁,因此与南方红豆杉有明显区别。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达1.3米。雌雄同株或雌雄同株。树皮薄,淡红色、紫褐色或灰色,分裂成条状或不规则的片状。分枝多数,上升至直立,后平展或下垂,形成平展、圆形或金字塔形的树冠。叶小枝不规则互生,圆柱状,叶基下延处有细沟,黄绿色,转绿至褐色。冬芽卵形,鳞片宿存于枝条基部。叶二生排列,在小枝上较松散,叶基扭曲螺旋着生,近无柄,变薄革质,线形或镰刀形,长2.0-3.0厘米,宽2.5-3.5毫米,顶端急尖,有芒,边缘外卷。叶近轴面黄绿色至深绿色,有光泽。叶背面有2条淡黄色的气孔带,排列不整齐,中脉上无乳头,中脉和叶缘颜色均有光泽。中脉长300~400μm。雄球花腋生,单生,卵形,基部有苞片,球花下有短梗,沿能育枝两边成排,黄绿色至黄色,有8~14片盾状小孢子叶,每片有4~6(-8)个花囊。雌球花腋生,单生,卵形,近无柄。假种皮初为绿色,覆盖种子下部,膨大为肉质红色(通常较透明),覆盖种子,顶端游离,杯状,长8~10mm,宽7~10mm。种子卵形或倒卵形,稍扁平,有2个钝棱,顶端突出,长5.0-8.0毫米,直径3.5-5.0毫米,绿色至棕色或黑色。
生态习性
产地:主要生长在陕西、河南、山西、湖北等省海拔 500 - 1600 m 的山坡落叶阔叶林中,但在云南和四川西北部(丹巴、松潘)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也有发现,其海拔分别为 1700 - 2000 m 和 2300 - 2500 m。
生境:海拔 500 - 1600 m 的山坡落叶阔叶林中,(在云南1700 - 2000 m针阔叶混交林和四川西北部2300 - 2500 m针阔叶混交林中也有发现)
海拔:海拔1500 m以下。
物候:花期2-4月,果期9-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