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n guì
银桂
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 'Latifolius'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桂花中秋季开花、花色较浅的一类栽培植物品种
株:植株较高大,4-10(15)米;多为中小乔木,常有明显的主干。
茎: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
叶: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
花: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宽卵形,质厚;花萼长约1毫米,裂片稍不整齐;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花色较浅,呈银白、乳白、绿白色、乳黄、黄白色等。
果:果歪斜,椭圆形,呈紫黑色。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银桂树干端直,树冠圆整,四季常青,常孤植、对植或丛植成片林,是点缀秋景的较好树种。花可做香料,食用;叶、果、根可入药。
植物文化:明代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中记载桂花:花有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为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日花者。李时珍以花色、花期作为桂花品种分类的标准,一直沿用至今。至清代陈淏子《花镜》中对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品种群的划分已十分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