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ǎn/sàn yū cǎo
散淤草
(散血草、胆草、苦草、山苦草、散瘀草)
Ajuga pantantha Hand.-Mazz.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会泽;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平展上升或具匍匐茎,从根部生出单茎或多茎;
茎:茎基部通常无叶,长7-32厘米,细弱,略呈四棱形,密被灰白色长柔毛或绵状长柔毛;
叶:叶柄长5毫米或几无,具槽及狭翅,被长柔毛;叶片坚纸质,干时黑色,下面常带红色,长圆状倒卵形或倒三角状卵形,长1.5-3厘米,宽0.8-1.8厘米,先端钝,或几圆形,或呈3钝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不整齐疏齿或几全缘,具缘毛,两面被疏柔毛,尤以下面脉上为多,侧脉少数,与中脉在下面明显;
花:轮伞花序具4-8花,着生于几乎全部叶腋内;花梗无或几无;花萼紫色,漏斗状,长5-7毫米,外面被长柔毛,内面无毛,具10脉,萼齿5,披针形或披针状三角形,长为花萼之半或较长,等大,被长柔毛状缘毛;
果: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褐色,背部具网状皱纹,腹部有1果脐,果脐约占腹面1/2;
生态习性
产地:云南东部、东北部;
生境:干燥荒坡矮草丛中;
海拔:2400-2700m;
物候:花盘环状,裂片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