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ng bāo cǎo
芒苞草
Acanthochlamys bracteata P. C. Kao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国家二级保护
濒危等级:易危(VU)
分类信息
模式产地:模式标本采自乾宁;
形态特征
生活型:草本,成片生长;
株:成片生长,高3-4厘米,植株周围残留有许多断裂的整齐叶基;
茎:根状茎被有褐色鳞片;须根很多,黄白色,长约10厘米;
叶:叶针形,长3-4厘米,宽约1毫米,先端渐尖,黄褐色;上面近半圆形,具两条肋纹,下面扁平,有1条纵沟;基部具膜质、半透明的鞘,鞘为筒状、披针形或窄卵形,长约8毫米,先端渐尖,具脉纹3-5条;
花:花葶高3-4厘米;聚伞花序,具5-8花;苞片3,革质,长三角形,长约3毫米,腹面有膜质鞘,先端有一须状附属物,背面有芒,芒长约1厘米;花梗很短;具15-18枚膜质、半透明的小苞片,小苞片卵圆形,长约4.5毫米,外面14-16枚小苞片背面有芒,内面1-2枚退化无芒;花粉红色,径约6毫米;花被管长约3毫米,花被裂片6,2轮,内轮稍小,裂片楠圆形,长约2.5毫米;雄蕊6,2轮,外轮雄蕊生于花被管口,与外轮裂片对生,内轮雄蕊生于花被管近中部,与内轮裂片对生,花药黄色,长圆形,花丝极短,白色;子房圆柱形,长约2毫米
果:蒴果具3棱,偏斜椭圆状卵形,长约5.5毫米,顶端具短喙,种子椭圆形,紫褐色;
生态习性
产地:四川西部(马尔康、乾宁、稻城、乡城);
特有:我国特有;
生境:草地上或开旷灌丛中;
海拔:2700-3500m;
物候:花期5月,果期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