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文献:Maximowicz, C.J. (1881) Diagnoses plantarum novarum asiaticarum IV scripsit. Bulletin de l'Académie impériale des sciences de St.-Pétersbourg 27: 425–560.
Sun, J., & Wang, H. (2024). A new required combination and the synonymization of Pomatosace with Androsace. Phytotaxa, 672(2), 221-224.
属种数: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模式标本:后选模式标本(lectotype):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No. 00027738。
其它模式标本:邱园(K)No. K000750586、K000750587,爱丁堡植物园(E)No. E00024938。
模式产地:今青海省贵德或贵南县莫曲沟,海拔3350 m;以及今青海省西宁市西纳川河,海拔2740 m。(原白按照清朝行政区划记载为甘肃省。)
分类讨论:本种最早于1881年由卡尔·马克西莫维奇(Carl Maximovich)根据尼古拉·普尔热瓦尔斯基(Nikolai M. Przewalski)1880年采集的标本描述为Pomatosace filicula,并为其建立单型属羽叶点地梅属(Pomtosace)。
进入21世纪以来,若干项点地梅属的分子系统发生学研究均显示羽叶点地梅嵌在点地梅属内,因此二属于2024年被合并,羽叶点地梅也被归至点地梅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