ài
(金边艾、艾蒿、祈艾、医草、灸草、端阳蒿)
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或稍亚灌木状,植株有浓香;
茎:茎有少数短分枝:茎、枝被灰色蛛丝状柔毛;
叶:叶上面被灰白色柔毛,兼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下面密被白色蛛丝状线毛;基生叶具长柄;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裂片2-3,裂片有2-3小裂齿,干后下面主、侧脉常深褐或绣色,叶柄长0.5-0.8厘米;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8厘米,一(二)回羽状深裂或半裂,每侧裂片2-3,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宽2-3(4)毫米,干后主脉和侧脉深褐或诱色,叶柄长0.2-0.5厘米;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浅裂、3深裂或不裂;
花:头状花序椭圆形,径2.5-3(-3.5)毫米,排成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在茎上常组成尖塔形窄圆锥花序;总苞片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边缘膜质;雌花6-10;两性花8-12,檐部紫色;
果:瘦果长卵圆形或长圆形;
生态习性
产地: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遍及全国;
分布:蒙古、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日本有栽培;
生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海拔:0-1500米;
物候:花果期7-10月;
功用价值
理化特性:据本所植物化学分析报道,艾蒿(野生种)与蕲艾(栽培品种)挥发油中的成分基本一致,均含有乙酸乙醋(acetate ester)、1,8-桉叶油素、水合莰烯(camphene hydrote)、樟脑、龙脑(borneol)等,另外艾蒿含蒿酮,而蕲艾含侧柏酮(见《云南植物研究》,7(4): 443-445.1985)。药理分析挥发油对多种霉菌、球菌、杆菌有抑制作用,还有平喘、镇咳作用。
经济价值: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