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gen. Sinicae S. L. Chen (Gramineae)
亚属2. 茶竿竹亚属 Subgen. Sinicae S. L. Chen et G. Y. Sheng
名称文献:S. L. Chen et G. Y. Sheng in Bull. Bot. Res. 11(4): 4, 5. 1991.
形态特征:竿矮或高,其中下部以上各节大都分3枝,幼竿节下方无毛或被毛,但毛茸不呈氈状。箨鞘背部无斑点或有明显斑点;箨片宽卵形、卵形至线状披针形,大多有明显箨耳,或无箨耳而有繸毛,少数种类箨耳和繸毛俱缺。叶片狭披针形,或狭长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至长渐尖或尾尖。▽模式种:茶竿竹 Pseudosasa amabilis (McClure) Keng f.
产地分布:本亚属约有16种5变种,均分布在我国华南、华东地区之南部,其中有一种(鸡公山茶竹 P. maculifera)可向北分布到秦岭。
检索表
2
竿矮小,高不及2米,直径约4毫米,最长的节间为24厘米。箨片薄纸质。
2
竿高在2米以上,直径约1厘米(不细于5毫米),节间一般长在20厘米以上。
3
3
小枝具3-5 (7)叶,叶片较大,宽可达3.3厘米。
4
3
小枝具4-9叶或可多至10叶以上,叶片较窄,其宽不超过2.5厘米(面竿竹P. orthotropa偶可宽达3厘米或更宽)。
5
4
箨鞘背部散生刺毛和白色短绒毛;叶鞘被稍密的细刺毛和白粉;叶片长约30厘米,宽2-3.3厘米。
4
箨鞘背部密被棕色刺毛;叶鞘无毛;叶片长12-18厘米,宽1.9-2.3厘米。
5
叶无叶耳,但有较挺直的鞘口长繸毛;叶片有次脉3-5对。
6
箨鞘背部较秃净或疏被浅棕色刺毛,鞘基部一般也较秃净。
6
箨鞘背面在上部密被白色短绒毛和散生的刺毛,在鞘基还生有较密而向下的刺毛或短绒毛。
8
箨片线状披针形;无箨耳但有繸毛或箨耳呈椭圆形,并具繸毛。
9
11
箨片线状披针形,外翻;叶耳椭圆形或镰形,其边缘密生灰黄色繸毛。
11
箨片披针形,直立,基部向内收窄;叶耳不明显,但有挺直而长约13毫米鞘口繸毛。
12
箨鞘的斑点不很清楚;箨舌高7-9毫米或更低矮。
13
12
箨鞘的斑点明显,箨舌低矮,高在4毫米以下。
14
13
箨鞘背部密被短绒毛和贴伏的刺毛,箨耳和繸毛俱缺,箨舌高7-9毫米。
13
箨鞘背部无毛,箨耳为小点状,有繸毛,箨舌低矮。
14
箨鞘背部被疏密不匀向下贴伏的刺毛,鞘基部还生有浅黄色绒毛。
15
14
箨鞘背部无毛,薄被白粉,或生褐色刺毛,但鞘基部无毛。
16
15
箨耳小,半圆形,密被细柔毛,耳缘生数条硬刚毛;叶耳和繸毛俱缺。
16
箨耳椭圆形,横卧鞘口两侧,其边缘生繸毛;叶耳点状至椭圆形,边缘生有数条直或曲的粗壮繸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