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 Ampullares Yi (Gramineae)
系2. 纤枝系 Ser. Ampullares Yi in Journ. Bamb. Res. 7(2): 16. 1988.
形态特征:竿各节所生的枝条近等粗而纤细,径粗1-1.5(2)毫米;竿粗0.6-1.5(2)厘米。叶片的小横脉不明显。
形态特征:模式种:樟木箭竹 Fargesia ampullaris Yi
产地分布:本系计有下列5种,分布在四川和西藏。
检索表
1
箨鞘上半端收窄呈长形的瓶颈状,腹面在收窄的瓶颈部分被有灰白色至黄褐色小刺毛,尤以在腹面近顶端处毛更密。叶片具次脉2或3对。
2
1
箨鞘上半端不作瓶颈状收窄,其先端为长三角形或圆弧形,腹面无毛。
3
2
箨环微隆起,无毛;箨鞘背部无毛;箨舌边缘密生呈流苏状的纤毛;箨片无毛;叶鞘无叶耳,鞘口亦无繸毛。竿节的各枝均可再分次级枝。
2
箨环显著隆起,初时生有黄褐色小刺毛;箨鞘背面之上部被稀疏棕色刺毛,鞘基部除两侧无毛外,密被黄褐色至棕黑色刺毛;箨舌边缘无纤毛,但有不整齐的细齿裂;箨片上表面之基部具黄褐色小硬毛,叶耳微小,早落,边缘具灰褐色繸毛。
3
竿节的分枝均不再具次级枝或有时仅在枝基部的一二节可具次级枝。
4
4
竿幼时密被白粉;箨环起初密生小硬毛;箨鞘仅在上半端具明显的纵肋;箨片外翻;小枝具4-6叶;叶片下表面的基部在中脉两侧具灰白色柔毛,愈向基部毛愈密。
4
竿幼时微被白粉;箨环无毛;箨鞘背部有明显的纵肋;箨片直立;小枝仅具1或2叶;叶片无毛。
5
纤细,直径6-12毫米,节间实心或几实心;箨鞘先端呈三角形,背部疏被黄褐色刺毛,纵肋明显;箨舌突出,高1-3毫米;箨片外翻,易自箨鞘上脱离;叶片的小横脉不甚清晰。
5
竿较粗,直径1-3厘米,节间中空;箨鞘先端呈圆弧形,背部无毛,纵肋在鞘上部明显而下半部则否;箨舌呈“山”字形突出或为三角状弧形,高仅约1毫米;箨片直立,不易与箨鞘脱离;叶片的小横脉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