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竹属禾本科
Indocalamus Nakai (Gramineae)
14. 箬竹属 Indocalamus Nakai
名称文献:Nakai in Journ. Arn. Arb. 6: 148. 1925.
形态特征:灌木状或小灌木状类。地下茎复轴型;竿的节间呈圆筒形。竿箨宿存性;箨鞘较长于或短于节间,有毛或无毛;箨耳存在或缺如;箨舌一般低矮,稀可高至3毫米左右;竿每节仅生1枝,其直径通常与主竿相若,有时竿上部的分枝则每节可多至2-3枝。叶鞘宿存;叶片通常大型,具有多条次脉及小横脉,干后平展或波状曲皱,稀可在背面中脉之两侧皆有一行毛茸。花序呈总状或圆锥状,着生于叶枝下方各节的小枝顶端,花序分枝紧密或疏松而展开;小穗含数朵乃至多朵小花,疏松排列于小穗轴上;颖2 (3),卵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呈尾状;外稃几为革质,呈长圆形或披针形,具数条纵脉,稀可还具小横脉,无毛或被微毛,基盘密生绒毛;内稃稍短于外稃,稀可等长,通常先端具二齿或为一凹头,背部具2脊,脊或脊间两者之上端生有稀疏微毛;鳞被3;雄蕊3,花丝互相分离;子房无毛,花柱2枚(但在鄂西箬竹 I. wilsoni中有时为3枚,惟其中1枚纤细而较短小),互相分离或基部稍连合,上部有呈羽毛状之柱头。颖果。笋期常为春夏,稀为秋季。
形态特征:后选模式种:水银竹 Indocalamus sinicus (Hance)Nakai
产地分布:本属约含20种以上,均产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现已知有22种6变种。累计以前报道,本属虽曾发表过30余种的学名,我们逐种查阅和考证有关原始资料后,发现其中有些种仅因为具雄蕊3,柱头2而被置于本属,而其他一些征状(如地下茎有假鞭,分枝在节上簇生以及叶片形小等)则与属的特征不符,不应是本属的种类。
功能用途:本属竹种以叶片宽大可用来裹粽子,使之有特殊清香味。此外,还有药用价值。据我国医药书籍记载,其味甘性寒,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之效。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在箬竹叶中除含大量的维生素C,氨基酸、叶绿素和矿物质之外,还含箬叶多糖,它具有杀菌、防腐、抗癌的功效。
检索表
1
叶片干后呈波状起伏式的皱缩。
拟赤竹组
1
叶片干后仍平整,不呈波状起伏式皱缩。
箬竹组
2
竿高30-37厘米,节间无毛;箨鞘无毛,无箨耳;枝箨干时呈橙红色;叶舌高2.5-9毫米。
鄂西箬竹
2
竿高1-2 (-3.5)米,节间有贴伏的红棕色疣基刺毛,毛落后在竿表面留有小凹痕;箨鞘背部密被贴伏的红褐色疣基刺毛;枝箨干时不呈橙红色;叶舌高1-3毫米。
3
3
竿箨无箨耳。
硬毛箬竹
3
竿箨具箨耳,呈镰形。
具耳箬竹
4
竿高约30厘米;叶片一般宽0.9-1.7厘米,次脉4--6对;总状花序,或为分枝较少的圆锥花序。
矮箬竹
4
竿高在90厘米以上;叶片宽2-10.4厘米(粽巴箬竹1. herklotsii例外,稀可仅宽1厘米),次脉多在6对以上;花序为多枝的大型圆锥花序。
5
5
竿中部箨上的箨片为广三角形、长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直立而紧贴竿,基部向内收窄成为近圆弧形或近截平的圆形。
6
5
竿中部箨上的箨片为窄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狭三角状锥形,基部不向内收窄。
10
6
箨片长三角形至卵状披针形,基部为近圆弧形。箨耳存在。
箬叶竹
6
箨片广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为近截平的圆形。
7
7
箨耳常不存在或微弱。
8
7
箨耳发达,呈镰形。
9
8
叶片两面均无毛。
粽巴箬竹
8
叶片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灰白色柔毛,尤以在中脉两侧为密。
同春箬竹
9
箨鞘背部无毛,但在基部密生长硬毛。
美丽箬竹
9
箨鞘背部被贴伏的黑褐色疣基刺毛,鞘基部则无长硬毛。
广东箬竹
10
植株被白粉,以后变为粉垢。
巴山箬竹
10
植株不被白粉,以后亦无粉垢。
11
11
箨耳不存在或稀可微弱发达。
12
11
箨耳发达,呈镰形。
17
12
箨鞘的上部包竿较宽松,因而肿起。
13
12
箨鞘的上部包竿甚紧贴,不肿起。
14
13
箨鞘近革质;叶片在下表面于中脉之一侧密生成1纵行的毛茸。
箬竹
13
箨鞘近纸质;叶片在下表面沿中脉之两侧均无成为纵行的毛茸。
阔叶箬竹
14
箨鞘背部密被或稀疏贴生的疣基棕色刺毛;叶舌边缘无繸毛。
15
14
箨鞘背部无毛或贴生有白色疣基刺毛;叶舌边缘具长为1-3厘米的繸毛。
16
15
箨鞘长于节间,干后稍带紫色,鞘基部无疣基刺毛;叶片宽4.5-7厘米。
毛鞘箬竹
15
箨鞘远短于其节间,干后呈枯草色,鞘基部密生向下的疣基刺毛;叶片宽2.5-4厘米。
胜利箬竹
16
竿节平坦,在节下方无毛环;叶舌边缘疏生长为1-1.6厘米的繸毛;圆锥花序疏散,其小穗柄长2-6厘米。
水银竹
16
竿节稍隆起,在节下方有一圈贴生的淡棕色毛环;叶舌边缘密生长为2.6-3厘米的繸毛;圆锥花序紧密,小穗柄长0.8-1.2厘米。
锦帐竹
17
箨鞘干后呈褐色,背部具大小不等的枯草色斑点;叶片基部呈狭楔形,小横脉组成长方格状。
峨眉箬竹
17
箨鞘干后呈深枯草色(新鲜时为绿色而带紫色或赤褐色),无斑点;叶片基部呈圆形或稀可为楔形,小横脉组成长方格或方格状。
18
18
叶片的小横脉组成长方格状。
19
18
叶片的小横脉形成正方格状。
20
19
箨耳边缘生两行繸毛,并呈放射状伸展,繸毛长2-3厘米;箨舌高0.5-1毫米;叶片下表面仅在纵脉上具短粗毛。
髯毛箬竹
19
箨耳边缘的繸毛虽亦呈放射状伸展,但仅排列为一行,繸毛长达2厘米;箨舌高2-3毫米;叶片下表面密被微毛或无毛。
多毛箬竹
20
箨鞘新鲜时为绿色带紫色;箨舌高2-2.5毫米,边缘具长为1-1.6厘米的繸毛。
方脉箬竹
20
箨鞘新鲜时为赤褐色或淡褐色;箨舌高约1毫米,边缘无繸毛。
21
21
箨鞘新鲜时为赤褐色,箨耳显著,呈长镰形而且抱竿,其长为1-1.5厘米,宽3毫米,边缘具长为1.5毫米的纤毛,呈流苏状。
湖南箬竹
21
箨鞘新鲜时为淡褐色,箨耳呈镰形,不抱竿,其长为2-3毫米,宽0.8-1毫米,边缘具长达1.5-5.5毫米的纤毛。
巫溪箬竹
《中国植物志》第9(1)卷(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