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观音草属*Peristrophe Nees
名称文献:Nees in Wall. , Pl. As. Rar. 3: 77 et 112. 1832. C. B. Clarke in Hook. f. Fl. Brit. Ind. 4: 554. 1885; R. Ben. in Lecomte, Fl. Gen. Indo-Chine 4: 768. 1935.
形态特征:草本或灌木。叶通常全缘或稍具齿。由2至数个头状花序组成的聚散式或呈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有时因花叶退化形成圆锥花序状,头状花序具总花梗;总花梗单生或有时簇生;总苞片2枚,稀3或4枚,对生,通常比花萼大,内有花3至数朵,仅1朵发育,其余的退化、仅存花萼和小苞片;花萼小,5深裂,裂片等大,线形或披针形;花冠红色或紫色,通常大,扭转,冠管细长,圆柱状,喉部短,稍扩大,内弯,冠檐2唇形,上唇常伸展,全缘或微缺,下唇常直立,齿状3裂;雄蕊2枚,着生于花冠喉部两侧,通常比冠檐短,花丝下部被微毛,花药线形,稀卵状或内曲,2室,药室一上一下,通常下方的一室较小,无距;子房每室有胚珠2粒,花柱线形,柱头稍膨大或2浅裂。蒴果开裂时胎座不弹起;种子每室2粒,阔卵形或近圆形,两侧呈压扁状,表面有多数小凸点。
产地分布:约15-40种,主产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至马来西亚)、非洲(从埃及南达南非)也有分布。我国约11种。有些种在温室内栽培观赏。属名模式未指定。
功能用途:本属与Dicliptera Juss.很近似,惟一可靠的区别点为本属植物的蒴果开裂时胎座不自果爿基部弹起。其次药室线形,这一特征比较明显,在鉴定时很有帮助。
检索表
1
花腋生和顶生,连同叶组成大形松散的圆锥花序,花序轴被毛。
2
1
头状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不连同叶组成大形松散的圆锥花序。
3
2
花具长1-1.2厘米的花梗;苞片2,钻形,长的1厘米,条形,具一脉,顶端芒尖,短的6毫米,与花萼裂片等长,生于花梗基部;花梗长约1-1.6厘米,小苞片2,狭条形,一长一短。
2
花序最外的苞片长3毫米,线形,着生于基部;花苞片通常4枚,线状披针形,急尖,长6-7毫米,外面密被灰白色微毛,边缘多少为干膜质;小苞片2,与苞片相似,长5-6毫米;花在苞片组成头状花序内通常单生。
5
总苞片卵形或披针形,有时椭圆形或阔卵形,长约为宽的2-3倍或稍过之。
6
5
总苞片剑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为宽的4-5倍。
12
6
花冠和蒴果无毛;叶狭长圆形或狭披针形,稀近卵形。
7
嫩枝上被短小硬毛。聚伞花序顶生或近腋生;总苞片和苞片小,狭披针形,长3.5-6毫米,被微柔毛;花尊深5裂,几至基部,裂片长约2.5毫米,被疏柔毛。
8
小枝仅节上疏被柔毛,花冠管宽约1毫米;叶干时绿色。
11
9
花冠粉红色,长3-4.5厘米,被倒生柔毛或短柔毛,宽约1.5毫米,喉部稍内弯,上唇阔卵状椭圆形,顶端微缺,下唇长圆形,浅3裂。
10
10
叶柄长,长通常超过1厘米;叶片干后黄褐色。3b.大叶观音草P. fera C. B. Clarke var. intermedia C. B. Clarke
11
叶卵形或披针形,长达9厘米,宽3.5厘米;总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远较大,先端渐尖;花冠外被倒生柔毛。
11
叶卵状矩圆形,长5-12厘米,宽2.5-4厘米,顶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钝或急尖;总苞片狭卵形,长7-12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