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钩子蔷薇(原变型)蔷薇科蔷薇属
Rosa rubus Lévl. et Vant. f. rubus (Rosaceae)
67a. 悬钩子蔷薇(原变型)
名称文献:R. rubus Levl. et Vant. f. rubus
形态特征:匍匐灌木,高可达5-6米;小枝圆柱形,通常被柔毛,幼时较密,老时脱落;皮刺短粗、弯曲。小叶通常5,近花序偶有3枚,连叶柄长8-15厘米;小叶片卵状椭圆形、倒卵形或和圆形,长3-6(-9)厘米,宽2-4.5厘米,先端尾尖、急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向基部浅而稀,上面深绿色,通常无毛或偶有柔毛,下面密被柔毛或有稀疏柔毛;小叶柄和叶轴有柔毛和散生的小沟状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常带腺体,有毛。花10-25朵,排成圆锥状伞房花序;花梗长1.5-2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和稀疏腺毛,花直径2.5-3厘米;萼筒球形至倒卵球形,外被柔毛和腺毛;萼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通常全缘,两面均密被柔毛;花瓣白色,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宽楔形,花柱结合成柱,比雄蕊稍长,外被柔毛。果近球形,直径8-10毫米,猩红色至紫褐色,有光泽,花后萼片反折,以后脱落。花期4-6月,果期7-9月。
产地分布:产甘肃、陕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区。多生山坡、路旁、草地或灌丛中,海拔500-1300米。模式标本采自贵州平阳。
产地分布:本种广泛分布华西、华东、华南各省山区,以其小枝和叶片下面密被柔毛,和多数白色芳香花朵和球形红色果实,易于区别。
功能用途:根皮含鞣质11-19%,可提制栲胶,鲜花可提制芳香油及浸膏。
《中国植物志》第37卷(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