莠竹属禾本科
Microstegium Nees (Gramineae)
12.莠竹属 Microstegium Nees
名称文献:Nees in Lindl. Nat. Syst. Bot. ed. 2: 447. 1836.
形态特征:多年生或一年生蔓性草本。秆多节,下部节着土后易生根,具分枝。叶片披针形,质地柔软,基部圆形,有时具柄。总状花序数枚至多数呈指状排列,稀为单生。小穗两性,孪生,一有柄,一无柄,偶有两者均具柄,无柄小穗连同穗轴节间及小穗柄一并脱落,有柄小穗自柄上掉落,基盘具毛;两颖等长于小穗,纸质,第一颖具4-6脉,边缘内折成2脊,脊上具纤毛或粗糙,背部扁平或有纵长凹沟;第二颖舟形,具1-3脉,中脉成脊,顶端尖或具短芒;第一小花雄性,第一外稃常不存在;第一内稃稍短于颖或不存在;第二外稃微小,顶端2裂或全缘,芒扭转膝曲或细直;鳞被2,楔形;柱头帚刷状,自小穗上部之两侧伸出。颖果长圆形,胚长约为果体之1/3,种脐点状。染色体小型,基数x=10。
产地分布:含40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与暖温带。我国有16种。
功能用途:饲料植物。
检索表
1
总状花序轴节间细长,等长或长于其小穗,无毛,有时具散生毛。
2
1
总状花序轴节间粗短,较短于其小穗,两侧边缘具有纤毛。
6
2
孪生小穗均具小穗柄,一具长柄,一具短柄。
3
2
孪生小穗一具长柄,一几近无柄。
4
3
小穗第一颖先端渐尖或2齿裂,第二颖顶端具长2毫米之短芒,第一外稃顶端延伸成长达10毫米之细芒,第二外稃具长约15毫米之直芒;雄蕊2枚,花药长0.6-0.8毫米。
多芒莠竹
3
小穗除第二外稃先端伸出长约10毫米之芒外,第一颖、第二颖与第一外稃顶端均不具芒和裂齿。
日本莠竹
4
雄蕊2枚,花药长约1毫米,第二颖顶端尖,不具短芒。
竹叶茅
4
雄蕊3枚,花药长1.5毫米;第二颖先端具长1-3毫米之短芒。
5
5
第二外稃小,长约0.3毫米,先端具长约15毫米的细直芒;秆节与叶片两面密生短柔毛。
膝曲莠竹
5
第二外稃长约1毫米,顶端2裂齿间伸出长约25毫米曲折粗糙之芒,秆节与叶片无毛或上面有疣毛。
法利莠竹
6
叶鞘内含有隐藏小穗;第一外稃缺而内稃存在,其花药常退化不育。
7
6
叶鞘内不含隐藏小穗;第一外稃与内稃存在或均退化,其花药大多正常发育(少数例外)。
8
7
小穗无芒,无柄小穗长4-4.5毫米。
柔枝莠竹
7
小穗具扭转膝曲,长达9毫米之芒,无柄小穗长5.5-6毫米。
莠竹
8
小穗较大,长4-5毫米。
9
8
小穗长2-3.5毫米。
11
9
总状花序长达10厘米,由多数(10枚以上)互生于长约5厘米的主轴上形成伞房状圆锥花序; 第一外稃稍短于颖,内含3雄蕊,叶片具柄。
云南莠竹
9
总状花序长约5厘米,3-5枚于秆顶呈指状排列;第一外稃短小,不包含雄蕊;叶片不具叶柄。
10
10
第二颖顶端具长2-4毫米之芒;小穗长约4毫米;叶片无毛或稍有柔毛。
二芒莠竹
10
第二颖顶端尖,不具短芒;小穗长约5毫米;叶片两面被柔毛。
大穗莠竹
11
小穗小,长2-2.5毫米。
12
11
小穗长3-4毫米。
13
12
小穗长约2毫米,第二外稃具等长于小穗之短芒,芒外露部分长约1毫米;总状花序轴节间膨大,顶端截平。
荏弱莠竹
12
小穗长约2.5毫米;第二外稃具长约6毫米之芒,芒外露部分长约5毫米;总状花序轴节间扁平,先端扩大,钝或平截。
单花莠竹
13
总状花序长约5厘米,5-6枚呈指状排列;第一外稃具细长之直芒。
短轴莠竹
13
总状花序长6-12厘米,(5-) 10-20枚呈伞房状着生于秆顶;第一外稃短小,多不存在无芒(仅蔓生莠竹的总状花序可为3-5枚,但其长超过5厘米,且第一外稃很短小)。
14
14
有柄小穗稍小于无柄小穗,有时退化;花药二型,正常发育之雄蕊花药长1-1.2毫米,不正常发育者长0.3-0.5毫米。
二型莠竹
14
有柄与无柄小穗相似;花药正常发育,长1.6-2.2毫米。
15
15
小穗第一颖背部无毛,边缘有纤毛;第二外稃具长8-10(-14)毫米稍曲折之芒;花药长1-1.5毫米。
刚莠竹
15
小穗第一颖背面沿脉具刺毛状粗糙;第二外稃具长约8毫米扭转膝曲之芒;花药长2-2.5毫米。
蔓生莠竹
《中国植物志》第10(2)卷(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