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落叶松(原变型)松科落叶松属
Larix olgensis Henry f. olgensis (Pinaceae)
名称文献:Larix olgensis Henry f. olgensis 图版45: 8-14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色、暗灰色、灰褐色,纵裂成长鳞片状翅离,易剥落,剥落后呈酱紫红; 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塔形;当年生长枝淡红褐色或淡褐色,微有光泽,直径1-1.2毫米,密生较长或较短之毛(有时仅在小枝下部明显,向上变为无毛),或有散生长毛或无毛,基部常具长毛,有时仅有疏生短毛,二、三年生枝灰色或暗灰色;短枝深灰色,直径2-3毫米,顶端叶枕间密生淡褐色柔毛;冬芽淡紫褐色,顶芽卵圆形或微成圆锥状,芽鳞膜质,边缘具睫毛,基部芽鳞三角状卵形,先端有长尖头。叶倒披针状条形,长1.5-2.5厘米,宽约1毫米,先端钝或微尖,上面中脉平,稀每边有1-2条气孔线,下面中脉隆起,两边各有2-5条气孔线。球果成熟前淡红紫色或紫红色,熟时淡褐色,或稍带紫色,长卵圆形,种鳞微张开,通常长1.5-2.6厘米,稀达3.2-4.6厘米,径1-2厘米,种鳞16-40枚,背面及上部边缘有或密或疏的细小瘤状突起,间或在近中部杂有短毛,稀近于光滑;中部种鳞广卵形常成四方状,或近方圆形,长0.9-1.2厘米,宽约1厘米,基部稍宽,先端圆或圆截形微凹,干后边缘常反曲;苞鳞暗紫褐色,矩圆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不露出,长4-7毫米,宽2.5-4毫米,中部稍收缩,先端圆截形或微凹,中肋延长成尾状尖头;种子近倒卵圆形,淡黄白色或白色,具不规则的紫色斑纹,长3-4毫米,径约2毫米,种翅先端钝尖,中部或中下部较宽,种子连翅长约9毫米;子叶5-7枚,针形,长约9毫米;初生叶条形,长1-2厘米,上面中脉平,下面中脉隆起,先端钝。花期5月,球果9-10月成熟。
产地分布:产于我国东北长白山区及老爷岭山区,海拔500-1800米湿润山坡及沼泽地区,在气候温寒、土壤湿润的灰棕色森林土地分布普遍。适应力强,能生于比较干燥瘠薄的山坡,也能生沼泽地带,而以生于土层深厚、肥润、排水良好、pH值为5左右的砂质壤土上为最好。组成大面积单纯林,俗称“黄花松甸子”即指生于湿地或沼泽化地区的黄花松纯林。 也常在土壤潮湿的低坡、平地及溪河两岸的山麓与山谷湿地组成混交林, 常见的针叶树阔叶树种有:红松、长白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沙松、白桦、赤杨、水曲柳、色木、紫椴、蒙古栎等,常在不同立地条件组成以黄花松为主的不同类型的森林。朝鲜北部及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地区。
功能用途:边材淡黄色,心材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粗,木材略重,硬度中等,比重0.54,有树脂,耐久用。可供建筑、船舰、电杆、帆柱、枕木、车辆、矿柱(坑木)、家具及木纤维木业原料等材用。树干可提树脂,树皮可提栲胶。可作长白山区、老爷岭山区湿润山地的造林树种,也可栽培作庭园树。
图版45: 8-14
《中国植物志》第7卷(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