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蕨属蹄盖蕨科
Dryoathyrium Ching (Athyriaceae)
11.介蕨属* Dryoathyrium Ching
名称文献:Ching in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11: 39. 1941 et in ActaPhytotax. Sin. 16 (3): 12. 1978; S. H. Wu et Ching, Fern Fam & Gen. China 285. 1991. ——Parathyrium Holtt. In Kew Bull. 13: 448, t. 1. b. 1958. ——Deparia Sect. Dryoathyrium (Ching) Kato in Bot. Mag. Tokyo 90: 37. 1977, st. nov., nom. nud. et in Journ. Fac. Sci. Univ. Tokyo Sect. III. Bot. 13 (4): 383. 1984; Kramer et A. R. Smith in K. Kubitzki, Famil. and Gen. of Vase. Pl. 1: 136. 1990. ——Lunathyrium Sect. Dryoathyrium (Ching) H. Ohba in Sci. Rep. Yokosuka City Mus. 11: 53. 1965.
形态特征:陆生中形植物。根状茎粗壮,长而横走、斜升或近直立,具网状中柱;叶远生或近生。叶柄长,基部被深褐色或褐色、卵形至披针形鳞片,内具维管束2条,相对排列,向上连合呈U字形;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渐尖头,一回羽状至二回羽状,末小羽片羽状深裂;羽片或小羽片互生,无柄,基部两侧对称,圆楔形,边缘羽状半裂至深裂,裂片长圆形或长方形,小羽片或裂片的基部常常以狭翅和羽轴或小羽轴相连;叶轴、羽轴和小羽轴上面有纵沟1条,相交处互不相通;羽轴、小羽轴和主脉上通常被褐色或深褐色、由1-3(-4)列厚壁细胞构成的蠕虫状的腺毛。叶脉分离,侧脉单一或分叉。叶干后草质或纸质。孢子囊群圆形、长圆形、弯钩形或马蹄形,背生或侧生于小脉中部;囊群盖与孢子囊群同形,膜质,全缘、边缘啮蚀状、撕裂或有睫毛,宿存。孢子两面型,周壁表面具皱褶或刺状、棒状纹饰。染色体基数x=40。
产地分布:本属约20种,分布于东半球温带及亚热带,个别种可达热带非洲东部一马达加斯加。向东北分布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向西分布到喜马拉雅的西北部。中国现知有14种,秦岭、鄂西、四川和云南东北部为本属的分布中心。
检索表
1
孢子囊群大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群盖圆肾形、马蹄形、弯钩形或新月形。
2
1
孢子囊群长圆形或短线形,有时弯弓;囊群盖长圆形、新月形、弯钩形或马蹄形。
9
2
叶为一回羽状,羽片羽状深裂。
3
2
叶为二回羽状,小羽片羽状半裂至深裂。
6
3
孢子囊群椭圆形或近圆形,囊群盖新月形,侧生或马蹄形横跨小脉上;分布于陕西和甘肃。
陕甘介蕨
3
孢子囊群圆形或近圆形,囊群盖圆肾形,少有马蹄形,以缺刻处着生。
4
4
叶柄和叶轴略被深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裂片边缘有浅圆锯齿,侧脉二至三(四)叉;分布于四川和云南。
川东介蕨
4
叶柄和叶轴被相当多的黑褐色、有光泽的阔披针形鳞片,羽片的裂片全绿或边缘有粗锯齿;侧脉二叉,少为单一或三叉。
5
5
羽片狭椭圆形或椭圆形,羽片全裂,裂片长短不一,下侧的较上侧的为长,常呈镰刀形;分布于四川(蛾眉山)
镰小羽介蕨
5
羽片披针形,羽状深裂,裂片整齐,长圆形;分布于陕西南部、台湾、四川和云南。
峨眉介蕨
6
小羽片的基部与羽轴多少合生,无柄。
7
6
小羽片基部与羽轴分离,有短柄。
8
7
叶厚草质,小羽片基部近方形,羽裂深达1/2,裂片全缘或有波状锯齿;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
华中介蕨
7
叶薄草质,小羽片基部阔楔形,羽裂深达2/3以上,裂片有钝锯齿;分布于福建和四川。
绿叶介蕨
8
末回裂片先端圆形,两侧边缘有锯齿;分布于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介蕨
8
末回裂片先端截形或圆截形,两侧全缘;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
无齿介蕨
9
叶为三回羽状,小羽片有柄,边缘浅裂至半裂,侧脉羽状;分布于吉林(长白山)。
翅轴介蕨
9
叶为一回羽状,羽片羽裂,小羽片全缘或边缘有锯齿,侧脉单一或二叉。
10
10
叶片卵形,羽片有柄;叶柄和叶轴上密被多细胞的节状毛;孢子表面具长刺状突起。分布于湖南、四川、云南。
直立介蕨
10
叶片长圆形,羽片无柄;叶柄和叶轴疏被2-3列细胞组成的蠕虫状毛;孢子表面具褶皱状突起。
11
11
裂片全缘(偶有波状齿),侧脉单一;孢子囊群大都为短线形(有时略弯弓),少有弯钩形;分布于陕西和四川。
中华介蕨
11
裂片有锯齿,侧脉二至三(四)叉;孢子囊群多种形状:马蹄形、弯钩形、长圆形、椭圆形等。
12
12
叶片上面疏被褐色刺状粗毛,侧脉通常二叉;分布于四川。
刺毛介蕨
12
叶片上面近光滑,无刺状粗毛,侧脉通常二至四叉。
13
13
根状茎短横卧或近直立;孢子囊群常为狭长圆形、新月形或弯钩形;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北部;朝鲜半岛和日本。
朝鲜介蕨
13
根状茎长横卧;孢子囊群为短长圆形、弯钩形或马蹄形;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
鄂西介蕨
《中国植物志》第3(2)卷(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