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蕨属铁角蕨科
Ceterachopsis (J. Sm.) Ching (Aspleniaceae)
7. 苍山蕨属 Ceterachopsis (J. Sm.) Ching
名称文献:Ching in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10 (1): 8. 1940; Ching et S. H. Wu in Acta Phytotax. Sinica 22 (5): 409, pl. 1. 1984; S. H. Wu et Ching, Fern Fam. and Gen. of China 365, f. 5-126. 1991. ——Asplenium § Ceterachopsis J. Sm. Hist. Fil. 317. 1897.
形态特征:中、小型半旱生的石生草本。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和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棕色,膜质,全缘,基部着生。叶簇生;叶柄短或几无柄,上面有1条浅纵沟,基部以上连同叶轴下面有鳞片疏生,鳞片深棕色,厚膜质,三角形、椭圆形或披针形,渐尖头或钝头,边缘有锯齿或通常两侧呈星芒状突出;叶片倒披针形,钝头,向基部渐变狭,两侧深羽裂几达羽轴,裂片近三角形或椭圆形,基部宽而上延,互生,全缘,并有近膜质的半透明的狭边,部分种类的中部以上的一些裂片的基部上侧近叶边处各有1个小芽胞,包被在棕色、阔披针形的膜质鳞片中,能发芽生根行无性繁殖。叶脉不明显,在裂片上为羽状,主脉基部以锐角自叶轴斜出,侧脉分离,一至二回分叉,斜上,基部上侧一脉几与叶轴平行,小脉不达叶边,先端略膨大。叶韧革质,两面均无毛。孢子囊群线形,自主脉斜行几达叶边,彼此平行,通常沿每组侧脉的上侧一条小脉的上侧着生;囊群盖线形或椭圆形,薄膜质,开向主脉,偶有在裂片基部上侧一枚开向叶边;孢子囊倒卵形,具长柄,环带由20-24个增厚细胞组成。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不一,具周璧,微褶皱或不形成褶皱,表面具网状或刺状纹饰,外壁表面光滑。染色体x=12, (36)。
产地分布:现有5种,主产我国西南亚热带山地,其中1种分布于喜马拉雅西北部及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生林下石缝中。
检索表
1
裂片平展,近椭圆形或椭圆形,钝头或圆头,不具芽胞。
2
1
裂片斜展,略呈蕨刀状,尖头,中部以上的一些裂片基部上侧的上面近叶缘处各有1个芽胞。
4
2
裂片基部上侧一条侧脉多回二叉,中部裂片长8-12毫米,宽5-8毫米,有侧脉6-7对。
苍山蕨
2
裂片基部上侧一条侧脉三叉至二回二叉,中部裂片长 (13-) 15-25毫米,宽11-15毫米,有侧脉3-5对。
3
3
植株高15-20厘米,叶片短,长11-16厘米,裂片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圆头,基部上侧一脉为三叉。
疏脉苍山蕨
3
植株高25-35厘米,叶片长19-32厘米;裂片三角状椭圆形或近三角形,圆钝头,基部上侧一脉为二回二叉。
大叶苍山蕨
4
根状茎及叶轴下面的鳞片均为卵状披针形。
阔基苍山蕨
4
4. 根状茎的鳞片为披针形, 叶轴下面的麟片为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
俅江苍山蕨
《中国植物志》第4(2)卷(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