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刘文婷)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国门生物安全形势日益严峻。21日,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副司长赵增连在维护国门生物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6年全国进境口岸共计截获外来有害生物6305种、122万次,种类数同比增加1.8%,截获次数同比增加15.97%。
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360种、11.8万次,首次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29种,如:绵毛豚草、侏儒材小蠹、七角星蜡蚧等。旅邮检截获禁止进境物58.3万批次,同比增长16.87%,从中检出有害生物8万余批次,同比增长27.87%。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绿蕾II”专项行动,持续对非法携带邮寄高风险种子种苗保持着高压态势,截获非法携带、邮寄进境的植物种子种苗2.05万批次、7.68万公斤,从中检出有害生物2.12万种次,同比增长49.6%。
赵增连表示,国家安全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威胁和挑战日益复杂多元,既有硝烟弥漫的传统战场,也有容易忽视的非传统战线,国门生物安全就是其中之一。质检部门作为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将继续加强以完善查验机制,提高口岸规范化建设为核心的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更好地保护国门生物安全。
一是加强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国门生物安全理论、体系、制度与技术研究,联合多部门共同推进国门生物安全查验机制建设,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环保、林业、农业等部门制定并实施进出境物种资源查验和处置措施,有效防范生物物种资源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全面开展口岸动植检规范化建设,启动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口岸查验和检疫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一线执法人员的力量配备和能力水平。
二是进一步做好旅邮检重点领域执法把关。近年来,随着进出境携带物和寄递物的数量大幅增长,旅邮检执法把关压力不断加大。质检总局高度重视旅邮检工作,今年,将继续开展“绿蕾”专项行动,形成打击非法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入境的高压态势。健全完善“人-机-犬”综合查验模式,推动基础设施标准化,通关查验规范化,执法服务标准化,加强旅邮检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加大对违法人员查处力度。
三是加强重点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加强进口种苗、水果、木材、饲料和供港澳活动物等检验检疫安全把关,确保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针对发现的问题,加强检疫处理监管力度,严防疫情传入。加强进出境食用农产品和饲料安全风险监控,加强粮食、饲料、种子、水果等敏感产品风险监控,强化风险预警、对外通报、不定期公开等工作。
四是持续开展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调整修订外来有害生物监测指南,继续开展外来有害生物及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重点加强边境地区马铃薯甲虫、非洲猪瘟等专项监测,在水果进境口岸、出口水果基地开展检疫性实蝇疫情监测,在进境粮食、矿砂、煤炭口岸及加工厂开展外来杂草监测、铲除,在进境屠宰牛隔离场周边开展库蠓监测。针对监测发现的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及外来入侵生物,要及时启动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措施,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合作,实施联防联控,妥善处置风险。
五是持续加强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教育。利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宪法日、《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25周年及《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实施20周年契机,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门生物安全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国门生物安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一批宣传教育示范学校、示范基地,让国门生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全民遵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
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25周年来,有力维护了国门生物安全,深度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推动国门生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力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极大提升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助推中国苹果、鸭梨、哈密瓜、荔枝、龙眼、柑橘、小龙虾、稻草等产品先后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特别是在去年出口普遍走低的大环境下,实现了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