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因网站整合,本页即将迁移至:www.iplant.cn/info/THELYPTERIDACEAE?t=z
意见建议 请 email: iplant@ibcas.ac.cn
FOC | FLPH | DCP | iPlant | admin    响应时间:0.13秒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中国植物志>> 第4(1)卷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陆生植物。根状茎粗壮,具放射状对称的网状中柱,分枝或不分枝,直立、斜升或细长而横走,顶端被鳞片;鳞片基生,披针形,罕为卵形,棕色,质厚,筛孔狭长,背面往往有灰白色短刚毛或边缘有睫毛。叶簇生,近生或远生,柄细,禾秆色,不以关节着生,基部横断面有两条海马状的维管束,向上逐渐靠合呈U形,通常基部有鳞片,向上多少有与根状茎上同样的灰白色、单细胞针状毛,罕有多细胞的长毛或顶端呈星状分枝的毛。叶一型,罕近二型,多为长圆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少为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通常二回羽裂,少有三至四回羽裂,罕为一回羽状,各回羽片基部对称,羽轴上面或凹陷成一纵沟,但不与叶轴上的沟互通,或圆形隆起,照例密生灰白色针状毛,羽片基部着生处下面常有一膨大的疣状气囊体。根据叶脉类型,本属可分为3个族:(一)金星蕨族Tribe Thelypterideae Ching:叶脉分离,有两种类型:1.裂片的所有侧脉均伸达缺刻以上的叶边或近叶边,缺刻底部不为软骨质(如金星蕨属等属);2. 裂片基部的一对侧脉伸达有软骨质的缺刻而不结合;或基部一对侧脉的上侧一脉伸达有软骨质的缺刻,下侧一脉伸达缺刻以上的叶边(如假毛蕨属,龙津蕨属);(二)毛蕨族 Tribe Go-niopterideae Ching: 叶脉部分联结:至少裂片基部一对侧脉顶端联结成一三角形网眼,并自交结点延伸出一条或长或短的外行小脉,其余一至多对侧脉顶端或与外行小脉相连,或伸达外行小脉顶端和缺刻相连的透明膜质联线,其两侧所形成的网眼或为斜方形(星毛蕨型 venitio goniopteridis),如毛蕨属,星毛蕨属;或近四方形(新月蕨型 venitiomeniscoidis),如新月蕨属,所有两种类型的网眼均无内藏小脉;(三)圣蕨族 TribeDictyoclineae Ching 侧脉间小脉全部连结成不规则的四方形或五角形网眼,网眼内有单一或分叉的内藏小脉或无(圣蕨型 venitio Dictyoclineoidis)。叶草质或纸质,罕为革质,干后绿色或褐绿色,两面(特别是叶轴、羽轴和主脉上面)照例被灰白色单细胞针状毛,极少光滑无毛;羽片下面往往饰有橙色或橙红色、有柄或无柄的球形或棒形腺体,偶有沿叶轴和羽轴下面被小鳞片。孢子囊群或为圆形、长圆形或粗短线形,背生于叶脉,有盖或无盖;盖圆肾形,以深缺刻着生,大都多少有毛,宿存或隐没于囊群中,早落;或不集生成群而沿网脉散生,无盖。孢子囊水龙骨型,有长柄,在囊体的顶部薄壁细胞处或囊柄顶部常有多种类型的毛或腺毛。孢子两面型,罕为四面型,表面有瘤状、刺状、颗粒状纹饰或往往有翅状周壁。原叶体绿色,心形或伸长的心形,常有阔翅,对称,往往具毛或有柄的腺体。染色体基数从27至36(缺28)。本科为一极自然的科,以植物遍体或照例在叶轴和羽轴上面被灰白色单细胞针状毛或柔毛而与一些其它形态特征类似的科相区别。然而由于其营养、繁殖器官及染色体基数的多型,本科自建立以来其分属问题一直众说纷纭。1963年秦仁昌在《亚洲大陆的金星蕨科的新分类系统》(Acta Phytotax. Sin. 8(4):289-335)中列出包括肿足蕨属Hypodematium在内共18个属,随后在1977的《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同上,16 (3):12-13)中将金星蕨科增加到20属(肿足蕨属另立一科)。1971年Holttum将本科分为23属(Blumea 19(1):17-52):1977年Pichi Sermolli基本上跟随Holttum,并恢复和增加了一些属,达32属,(Webbia 3(2):213-512);到1990年,A. R. Smith在Kramer的《维管植物科属志》第一卷的蕨类部分中将本科归并成5属,即Thelypteris(包括5亚属),Phegopteris, Pseudophegopteris, Macrothe-lypteris和Cyclosorus(包括20个亚属)。在诸多的系统中,以Holttum和Pichi Sermolli的分属最为细小,应用颇为不便,譬如Holttum根据叶下和孢子囊体和囊柄上有无腺毛和腺毛的形状以及叶片下部羽片缩小与否,将Cyclosorus分别归入Cyclosorus, Christel-la, Sphaerostephanos和Pneumatopteris 4个属;将Parathelypteris属中的根状茎横走的种类分出另立新属Coryphopteris等等。正如A. R. Smith(1990)指出的那样:“Holt-tum的一些属看起来似乎是自然单型的,但必须用许多特征组合来限定它,而一些特征涉及到微小的毛和腺体,需要用20倍以上的放大镜才能观察,且有些特征还需要有完整的标本,尽管如此,鉴定还是困难的”。但是A. R. Smith的一些属又过于混杂,如Cylosorus竟包括了所有非离脉型的种类,使读者对属的概念难以掌握。因此,本科的分属问题仍需近一步研究,在未获得更满意的结论之前,本书仍暂采用秦仁昌的1978系统,其中部分属下系统见秦仁昌1963(植物分类学报8(4):289-335)。

广布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少数产温带,尤以亚洲为多。约20余属,近1000种,多生于低海拔地区。极少热带产种类达海拔4500米。中国有18属,现知约365种,主产长江以南各省低山区,尤以华南及西南亚热带为多,其中有些属起源于我国或以我国西南为分布中心。

本科为一极自然的科,以植物遍体或照例在叶轴和羽轴上面被灰白色单细胞针状毛或柔毛而与一些其它形态特征类似的科相区别。然而由于其营养、繁殖器官及染色体基数的多型,本科自建立以来其分属问题一直众说纷纭。1963年秦仁昌在《亚洲大陆的金星蕨科的新分类系统》(Acta Phytotax. Sin. 8(4):289-335)中列出包括肿足蕨属Hypodematium在内共18个属,随后在1977的《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同上,16 (3):12-13)中将金星蕨科增加到20属(肿足蕨属另立一科)。1971年Holttum将本科分为23属(Blumea 19(1):17-52):1977年Pichi Sermolli基本上跟随Holttum,并恢复和增加了一些属,达32属,(Webbia 3(2):213-512);到1990年,A. R. Smith在Kramer的《维管植物科属志》第一卷的蕨类部分中将本科归并成5属,即Thelypteris(包括5亚属),Phegopteris, Pseudophegopteris, Macrothe-lypteris和Cyclosorus(包括20个亚属)。在诸多的系统中,以Holttum和Pichi Sermolli的分属最为细小,应用颇为不便,譬如Holttum根据叶下和孢子囊体和囊柄上有无腺毛和腺毛的形状以及叶片下部羽片缩小与否,将Cyclosorus分别归入Cyclosorus, Christel-la, Sphaerostephanos和Pneumatopteris 4个属;将Parathelypteris属中的根状茎横走的种类分出另立新属Coryphopteris等等。正如A. R. Smith(1990)指出的那样:“Holt-tum的一些属看起来似乎是自然单型的,但必须用许多特征组合来限定它,而一些特征涉及到微小的毛和腺体,需要用20倍以上的放大镜才能观察,且有些特征还需要有完整的标本,尽管如此,鉴定还是困难的”。但是A. R. Smith的一些属又过于混杂,如Cylosorus竟包括了所有非离脉型的种类,使读者对属的概念难以掌握。因此,本科的分属问题仍需近一步研究,在未获得更满意的结论之前,本书仍暂采用秦仁昌的1978系统,其中部分属下系统见秦仁昌1963(植物分类学报8(4):289-335)。

检索表
数据加载中……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
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查看
logo_frps
版权所有  ©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
京ICP备13006946号-2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