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因网站整合,本页即将迁移至:www.iplant.cn/info/Oligostachyum?t=z
意见建议 请 email: iplant@ibcas.ac.cn
FOC | FLPH | DCP | iPlant | admin    响应时间:0.33秒
少穗竹属
Oligostachyum Z. P. Wang et G. H. Ye
中国植物志>> 第9(1)卷 >> 禾本科 Gramineae

6. 少穗竹属 Oligostachyum Z. P. Wang et G. H. Ye

Z. P. Wang et G. H. Ye in Journ. Nanjing Univ. (Nat. Sci. ed.) 1982 (1): 95. 1982. ——Clavinodum Wen in Journ. Bamb. Res. 3(2): 23. 1984, p. p. (quoad. sp. typ.).

地下茎为单轴或复轴型。竿散生,直立;节间在有分枝一侧的基部乃至中、上部扁平或具纵沟槽;竿节在较细的竿中明显隆起,在粗竿中则较平坦,节内长(3)-5毫米;竿每节一般分3枝,有时其间还杂生有明显较细的次级枝,或在竿上部各节分枝可较多,稀可在竿之中部为粗细近相等的5-7枝,枝通常开展(毛稃少穗竹的分枝有时紧贴主竿或上举)。竿箨早落或迟落;箨鞘革质或纸质;箨耳及鞘口繸毛均缺,稀可具小型的箨耳或少数直立的鞘口繸毛;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带形,或为披针形以至线形,通常开展或外翻,稀可直立,有时早落。叶在每小枝为(1)2或3片或多至10余片;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或偶可有小型的叶耳及直立的鞘口繸毛;叶片常较窄,线形至线状披针形,也可为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小横脉明显。花枝通常位于顶端具叶小枝的中部和下部之各节上,自下而上地覆以鳞片状至鞘状的苞片,然后顶生一花序;总状花序简短,常仅具小穗(1)2或3(6)枚,稀可为具有小穗10枚左右的圆锥花序,花序总梗,花序轴及其分枝或小穗柄均甚纤细,无毛或在纵棱上有小刺毛或柔毛,花序在分枝处常托以鳞片状苞片;小穗多少两侧扁,含数朵至多朵小花;小穗轴易于在可孕小花下脱节,其节间为外稃长度之半或更短,在其近内稃的一侧扁平或具纵沟;颖1-3(5)片;外稃在小穗下部者有0-5片为不孕性,其形略小而与颖相似,但各可具极小的内稃,孕性外稃具不明显的纵脉7至多条,背面具微刺毛而略粗糙,腹面的小横脉明显并常生有微柔毛,顶端渐尖而成为短芒状尖头;内稃远小于外稃,稀可在小穗上部者与其外稃近等长,但必甚狭于外稃,表面亦被微刺毛,背部具2脊,顶端钝圆或微凹,脊间和脊外至边缘各具2-4细脉;鳞被3,菱状倒披针形或长菱形,具5-7脉,两侧的2片常为不对称形,上部透明膜质,并于边缘具纤毛,向下渐增厚;雄蕊3或4(5)枚;子房无毛,花柱1或3枚,柱头3,稀可2枚,羽毛状。

模式种:少穗竹 Oligostachyum sulcatum Z. P. Wang et G. H. Ye

本属已确认者计15种,全部产于我国,自武夷山脉及其以东,延至五岭山脉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个别种可达长江流域中部。多生长在山谷林中。

本属的各种笋味苦不堪食,竹材也未充分利用。

本属以箨环不具木栓质加厚,竿每节3分枝(稀可5-7枝),且彼此近于等粗,又几乎自同一平面生长而且开展;花序多为简短的总状花序,具纤细的花序轴及分枝,内稃远小于外稃,顶端钝或微凹等一系列共同特征,显然是颇为自然的一群竹类,本属与酸竹属 Acidosasa C. D. Chu et C. S. Chao 十分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后者的雄蕊为6枚,而非如本属是3(4,5)枚。

1984年温太辉将肿节少穗竹O. oedogonatum与球节苦竹 Pleioblastus globinodus C. H. Hu 一起另立一新属,即肿节竹属 Clavinodum Wen。新属发表时曾指定肿节少穗竹为其模式种。我们分析了发表此新属时与邻近的苦竹属及少穗竹属(温的原发表时误作"Oligocalamus")所作的比较,认为肿节竹属在花序及小穗上与少穗竹属并无明显的区别,至于新属种的节特别肿大等特征,尚不足以构成建立新属的依据,故将肿节竹属作为本属的异名处理。

检索表
数据加载中……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1996《中国植物志》第9(1)卷 569页 PDF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
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查看
logo_frps
版权所有  ©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
京ICP备13006946号-2         我有话要说